地方志事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地方志工作承担着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构筑精神家园的重要使命。地方志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既要能高得上去,坚持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内涵,精准把握外延,着力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武装头脑;又要能低得下来,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聚焦主责主业,在推动地方志工作转型升级、实现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的实际出发,就是要坚守初心使命,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守正创新,戮力在坚持政治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立足经常性、突出地方性、注重学术性上下功夫、做文章、见成效。
一、坚持政治性,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年鉴编纂工作
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是一项政治性突出、意识形态属性鲜明的公共文化工作。党的二十大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大会报告和在党的二十大期间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工作指导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要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认真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大通过的修改后的新党章,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在以知促行上求得实效。要加强党对年鉴编纂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切实解决好为谁编鉴、由谁编鉴、编什么鉴这一关乎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要严把年鉴编纂政治关,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努力打造导向明确、特色鲜明、信今传后、堪存堪鉴的精品佳鉴。
二、体现时代性,用时代精神升华年鉴编纂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这一中心任务,既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也凝结着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团结奋斗精神、求是创新精神、追求卓越精神。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服务这一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每个年鉴工作者必须回答好的“年鉴之问”。要把弘扬伟大时代精神与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有机结合,始终保持自信果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始终保持存真求实、勇于变革的工作态度,始终保持永不懈怠、锐意进取的奋斗姿态,[2]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把握时代主题,认清时代特征,找准时代坐标,把握时代变化,在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服务新时代中彰显年鉴工作者的作为和价值。
三、把握规律性,用历史经验启迪年鉴编纂工作
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六条基本经验,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3]这六条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地方志事业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而不断发展壮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前提,坚持为人民修志是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的本质要求,理论创新是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质量建设是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的关键环节,修志为用是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的价值体现,依法治志是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体制机制是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的必要保证,队伍建设是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的有力支撑等,这一切是推动新时代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经验和规律性认识。“六个坚持”“八条经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进一步做好年鉴工作的基本遵循。要深入学习贯穿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在学思践悟中加以领会,切实做好“转化”工作,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落实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切实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创年鉴工作的新局面。
四、富于创造性,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年鉴编纂工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4]推进年鉴编纂工作创新发展,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认真总结经济社会发展欠发达的多民族地区做好年鉴工作的基本规律,聚焦影响事业发展全局的突出性问题和明显短板,准确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对年鉴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自觉用新发展理念引领、规范年鉴工作。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5]不断推进工作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为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五、立足经常性,用法治思想规范年鉴编纂工作
做好经常性工作,是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6]年鉴编纂工作是地方志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经常性工作,依法治志,理所当然有依法治鉴的内涵。当前,地区发展不平衡、质量参差不齐,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事业发展基础不够牢固,学科建设较为薄弱、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编纂实践,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亟待提升、业务骨干和领军人才不足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制约着年鉴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用法治思想规范年鉴工作,要善于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解决年鉴事业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进一步健全年鉴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大力推进年鉴工作的转型升级,不断拓宽年鉴编纂的工作领域,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解决根基不牢固、发展业态相对单一及公共文化服务的路径和能力还需进一步创新和提升等突出问题,正确处理编纂节奏、编纂质量的关系,在高质量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提升事业发展水平。
六、突出地方性,用地域特色浸润年鉴编纂工作
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属性和外在表现形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7]地方综合年鉴是全面、系统、客观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改革开放以来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的实践证明,一部年鉴质量的高低、社会影响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青海年鉴》自1997年创刊以来,虽然一直致力于突出青海特点,在形成青海特色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但与时代的要求、受众的期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处在新时代,突出地方性,用地域特色浸润《青海年鉴》编纂工作,必须坚持从青海省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现代化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始终牢记“三个最大”(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青海时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战略地位,[8]进一步突出反映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和成效,不断提高年鉴的社会影响力,为讲好青海故事贡献年鉴力量。
七、注重学术性,用理论研究支撑年鉴编纂工作
地方综合年鉴作为一种资料性文献,既具有信息传播功能,也具有文化积累功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9]地方综合年鉴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地情信息,更有其自身发展规律。要把年鉴编纂放到历史发展中去考察,把握年鉴基本属性,丰富年鉴编纂内涵,拓展年鉴编纂路径;要加强年鉴编纂理论的综合性研究,深入探讨和阐释年鉴学与历史学、方志学、文献学等学科的关系;要以内容为核心、以质量为灵魂、以特色为生命、以品牌为目标、以人才为根本,进一步加强年鉴规划、编辑、管理与开发利用等能力建设,力争在编纂理念、编纂模式上有所突破,在优势栏目、地域特色上有所创新,在优秀学术人才队伍建设、繁荣年鉴学术理论研究上有所成就,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年鉴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铸就年鉴事业发展新辉煌。
注释: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2版。
[2]《中共青海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的实施意见》,《青海日报》2022年11月13日第1版。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2版。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2版。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2版。
[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4版。
[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4版。
[8]《中共青海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的实施意见》,《青海日报》》2022年11月13日第2版。
[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4版。
(作者简介:杨松义,男,山东省招远市人,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学、方志学。)
来源:《中国年鉴研究》202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