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志》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2023-04-14 来源:《中国地方志》

  新方志研究

  第二轮修志的实践检视与进路思考——以浙江市县志书编纂为例

  徐鹏

  提要:第二轮修志期间,浙江各市、县(市、区)推动地方志工作走上制度化轨道,围绕修志流程的整体认知和具体环节的规范把控凝聚共识,各地志书记录、展示浙江人民取得的改革发展重大成就,在体例创新和主题表达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浙江方案”。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面向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地方志仍缺乏与社会群体同编共读的有效机制,尚未真正步入数字修志的实践阶段,还需进一步培育宏大叙事框架下的民生意识与性别关怀。第三轮修志要在第二轮的基础上再出发,以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标注事业发展新高度。

  关键词:浙江市县志书 第二轮修志 建章立制 流程规范 志书品质

  

  当代戏曲志编纂研究

  乔方悦

  提要: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古代方志编纂中并未为修志者所重视。古代方志中的戏曲史料依附于社会民俗活动存在,民国时期开始形成独立篇目,逐渐被修志者所关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编纂戏曲志,其目的是为全面、系统地记录与整理各地有价值的戏曲资料。现有的两类当代戏曲志因记述内容侧重不同而在体例上有所区别,在编纂方法上继承传统,体裁完备,同时合理运用图片载体保存戏曲表演影像。当代戏曲志所记内容为我们了解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戏曲发展状况提供了途径,拓宽戏曲史的研究界限,对戏曲发展的整体过程建立起更为生动、立体的认识,同时也为专业志的编纂提供体例和方法的借鉴。

  关键词:戏曲志 体例 编纂特色 记述变化

  

  旧方志研究

  民国士绅变迁与县志编修探析——兼谈志书官修

  刘翔宇

  提要:官与绅合作修志是我国方志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我国志书编修的一个突出特点,还是我国志书官修的基本样态。民国时期,士绅阶层变迁与分化加剧,并逐步走向衰落,这对县志编修产生了深刻影响:修志倡议形式由双轨向单轨转变,编修组织形式由官绅合作以绅为主向官绅合作以官为主转变,修志体例与内容由袭旧到创新。官与绅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士绅本身变迁与分化,都直接或间接反映到县志编修话语权和主导权的掌控上。民国士绅变迁不但影响着县志的编修轨迹,还影响着县志的样貌与特点,演绎着县级方志文化的历史。

  关键词:士绅 变迁 县志

  

  论朱希祖与民国《广东通志》的编纂——兼论近代方志转型与学术演进的双重互动

  曾荣 陈韵茵

  提要:朱希祖作为民国《广东通志》的编纂委员,致力于志料征访、体例创新、篇目革新等工作,其所撰《广东通志略例》表现出求“新”求“变”的旨趣和特色。他与温廷敬因修志理念的分歧所引发的体例之争,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近代方志转型背景下传统方志革旧鼎新的内在要求。而国立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所倡导的学术研究与方志编修并举的修志模式,不仅推动《广东通志》体例、篇目和内容等的革新,还促使以方志为基础的传统学术研究不断深化和发展,从而形成近代方志转型与学术演进双重互动的历史格局。

  关键词:朱希祖 《广东通志》 近代方志转型 国立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

  

  志谱所载钱谦益佚文考释

  谢丹

  提要:乾隆《江阴县志》收录钱谦益《陈江村集序》《送江上李生隐破山》,光绪《刘氏宗谱》收录钱谦益《题刘怡荆诗帙后》《寄柬澄江刘怡荆》,皆不见于钱仲联整理的《钱牧斋全集》,是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集外佚文。《陈江村集序》《送江上李生隐破山》的幸存是文学与政治斗争的残留物,其发现皆与江阴陈氏有关,对全面开展钱谦益弟子研究有重要价值,为乾隆年间钱谦益诗文传播学、钱谦益身份建构提供新线索。另,《题刘怡荆诗帙后》《寄柬澄江刘怡荆》文诗互证,切合钱谦益“诗史”理念,为推进公安派诗歌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关键词:钱谦益 《江阴县志》 《刘氏宗谱》 佚文

  

  地方史研究

  青海新出明《故母全氏游孺人墓志铭》与明初河湟江西移民

  孙杰

  提要: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新出明《故母全氏游孺人墓志铭》记述游孺人全氏的家世、婚嫁、妇德和家族成员概况,描绘了志主全龙贞“女中君子”的完人形象,是我们了解明代女性形象的重要墓志资料。志文记载志主死后葬于江西临川,但墓志铭却出土于青海西宁,志文记述志主的卒葬地与墓志铭出土地点空间上的错位,应与明初江西、河湟两地的移民活动有关。明初河湟江西移民人数虽不及江苏、安徽,但江西籍移民同样也是明初河湟江淮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明代 西宁 临川 河湟移民

  

  江一麟巡抚南赣与奏设长宁县考

  蒋福凯

  提要:明代漕运总督江一麟在万历初年的任职情况方志记载不一,实由修志者未对其生平仕宦进行核查、未考地名简称及政区沿革等所致。经考可知,江一麟万历二年由浙江左布政使升南赣巡抚,任职期间平定叶楷叛乱,并于万历四年向明廷奏设江西长宁县。万历五年升任漕运总督,万历八年卒于此任。其一生并未任职贵州巡抚,奏设的长宁县亦非四川长宁县。

  关键词:江一麟 方志 南赣巡抚 贵州巡抚 长宁县

  

  从神灵空间到生活世界:明清以降关林庙与一个地域社会网络的形成 

  张帅奇

  提要:关林庙是地方社会以崇拜关羽为核心而形成的特定神祇空间。明万历中期,多元社群开始大规模扩建与修缮关林,力图构建社会共同敬奉和祭祀关羽的神灵空间,关林庙会相伴而盛。国家权力对关羽信仰体系的褒封性介入,使其被赋予的政治性色彩日益浓厚,俨然成为官方控制地方社会秩序的文化手段。同时,时代变迁与社会文化嬗变促使关林庙宇由单一祭祀神灵场所演变成融祭祀表演、商品交易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互动交流空间,进而形成一个整合民众交际行为且蕴含多元功能的地域社会网络。

  关键词:关林庙 神灵空间 生活世界 地域社会

  

  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天水地区城市供水的特征

  王挺

  提要: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天水地区城市供水的水源包括地下水(井泉水)、渠水、河水和雨水4类。尽管当时该地区城市地下水资源呈现明显的区域内部差异,但凿井浚泉汲取地下水始终是该地区城市最主要供水方式,具有区域普遍性特征。渭河平原地区至少有73%的城市曾开渠引水入城,其中渭河南岸十城均曾营建渠道引水入城,启示我们当前务必要做好秦岭北麓的植被保护工作。汲取河水、凿池聚雨和人工卖水均是明清民国时期该地区城市供水的重要补充方式,但不具有区域性特征。

  关键词:城市供水 特征 关中—天水地区 明清民国时期

  

  立册存案,载入志乘:清代义田盗侵与宗族、官府应对

  刁美林

  提要:中国古代义田肇始于宋代,至清代鼎盛。伴随清代义田发展,盗侵现象亦呈多发之势。清代宗族、官府等踊跃捐输,支持义田发展,同时对义田盗侵现象进行深刻反思。宗族主动申请将义田立案,经过官府层层审批,载入志书中备存。官府为义田创立者颁发执帖,并通过勒石建坊、颁给御书匾额、赏予顶戴等方式予以褒奖宣扬。对盗侵义田者,则订立法律规条,分类治罪处罚。乾隆年间发生两起义田侵没案件,反映了律法规条在义田保护方面缺乏应有的执行力,透射出官府保护义田之有心与乏力。

  关键词:义田 盗侵 立案入志 勒石建坊

  

  综述

  《洛阳伽蓝记》研究新动向述评

  李煜东

  提要:近15年来《洛阳伽蓝记》的研究取得长足发展,成果可观。就本体研究而言,学界在其作者杨衒之的姓氏、历官,全书文本与体例的厘定,以及字词注释等方面均有突破。在阐发研究中,无论是以《洛阳伽蓝记》作为直接对象,还是将《洛阳伽蓝记》作为主要依据材料的研究,在史学、宗教、文学等传统路径上都取得了进展。同时,学界还在较新的空间研究方面成果迭出。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反思研究方法、立足文本、有效结合多层次的材料,将是进一步取得突破的关键。

  关键词:《洛阳伽蓝记》 杨衒之 研究综述

  

  札记

  乾隆《宁夏府志》勘误一则

  王飞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订误一则

  孙天琪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常畅)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