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是重要的地方文献,具有“存史、资政、育人”功能,被誉为“一方之全史”和“地方百科全书”,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指出:“希腊的古代文化乃至近代英国,都没有留下与中国地方志相似的文献。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的地方志。”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和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一次把地方志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修史修志”“盛世修文”“盛世修典”“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这些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地方志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
早在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在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指出:“我来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府志、县志。要马上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情况,就要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这是我的一个习惯。”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加强对修志工作的领导,把中华民族这一光荣传统发扬光大。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首都博物馆时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发挥地方志在抗战研究中的重要作用。2022年3月,在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1941年8月毛泽东主持起草《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的例子并指出:“这个决定还提出了不少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邀集有经验的人开调查会,个别口头询问,收集县志、府志、省志、家谱加以研究等。这些要求和方法,至今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做好地方志工作。一是忠于使命,为民修志。地方志是官书,政治性是其根本属性。坚持党对地方志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地方志工作最大的政治优势。要牢记“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神圣使命,坚定不移把讲政治摆在首位,严守政治规矩,严明政治纪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始终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追求卓越,打造精品。质量是志书的生命,也是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地方史志工作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不断用反映时代脉搏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服务新时代。三是善作善为,化民成俗。过去,许多志书、年鉴,特别是旧志“养在深闺人未识”,没有真正发挥出以文化人、以志育人的作用。为此,我们要主动作为,加强宣传引导。比如,开展志书、年鉴进学校、进社区等“七进”活动,让方志“飞入寻常百姓家”;加快实施数字化工程,让志书中的内容逐步信息化、数字化和多媒体化,方便公众阅读、下载和利用;用好各地方志馆这一地情教育和史志教育平台,让更多群众走近方志、了解方志。
(作者甘根华,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省地方志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