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建设志》编纂工作于2017年11月正式启动,被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列为重点主题出版物。经科学组织、精心编纂、反复锤炼,全国首部记录省级区域援藏历程的全媒体志书——《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以下简称《江苏援藏志》)于2021年6月出版;六更春秋,《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建设志》(以下简称《江苏援疆志》)于2023年底付印。
两志通过一份份真实材料、一桩桩生动事例、一件件感人事迹,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述了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新疆走过的不凡历程、取得的丰硕成果、积累的有益经验,对于见证和彰显党中央对口援藏援疆战略的英明正确、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诠释和阐扬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民族团结一家亲的重要性,讴歌新老援藏援疆人的工作业绩和精神风貌,加强江苏与西藏、新疆携手并肩奔小康的深情厚谊,反映鲜明的江苏援建特色,丰富对口支援的理论内涵等,给出了详实的“注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同时也为高起点高标准谋划落实新一轮对口援藏援疆工作,以更大力度、更扎实工作,助力西藏、新疆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推动江苏对口援建工作再谱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江苏力量,提供了江苏智慧和历史借鉴。
两志编纂工作因系同步启动、一体推进,一家负责、众家参与,故除框架设计基本一致外,无论编纂过程、工作方法,还是修改打磨、质量管控等方面,步骤、措施、方法等皆体现出不少共同特点,在统筹安排、质量保障、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等方面,可资学习借鉴处不少。读过两部精心结撰之作,于我感受最深者,主要有三个方面。
浓墨重彩,特色突出
《江苏援藏志》全书约55万字,系经参阅资料500余万字、反复修改30余次、数易其稿而成,重点记述了1994年以来江苏省根据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建立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工作机制之后至2019年底开展支援拉萨建设的历史,适度回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94年江苏的援藏工作,后设“2020年援藏纪事”补记志书下限与出版年之间的援建大事。
《江苏援疆志》约175万字,经参阅资料2000余万字、反复审读修改40余次、九易其稿而成,重点记述了1997年以来江苏省根据中央部署建立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工作机制至2019年底开展支援伊犁等地区建设的历史,后设“2020—2023年援疆纪事”补记志书下限与出版年之间的援建大事。两志框架设计大体相同,按照事以类聚、横排竖写的编修原则,《江苏援藏志》设组织领导、民生援建、产业援建、智力援助、市县对口支援、援藏人物等6章25节;前置综述,后殿大事记、2020年援藏纪事。《江苏援疆志》设组织领导、民生援建、产业援建、智力援助、市县对口支援、援疆人物等6章25节;前置综述,后殿大事记、2020—2023年援疆纪事。两志点线面结合、宏观微观交织、图文并茂,既有对口支援工作的基本历程,也有突出显著的建设实施成效;既有建设成就的展示,也有当地自然风貌的呈现;既有客观记述,也有议论评骘;既有支援方、受援地集体、个人的亲历感悟,也有媒体的适时跟踪报道、集体和个人的事后回眸……多种手段、多样方式,不同阶段、不同层面,时空交织、场景切换。合而观之,两志以丰富翔实的史实资料、直观的画面,全景式再现了江苏援藏援疆工作走过的非凡历程、取得的丰硕成果、积累的有效经验,全面记述了江苏援藏援疆的政策、规划、方案、措施和成效,系统展示了江苏援建工作在全国领先、创新、有代表性的思路举措,充分体现了江苏在落实中央援藏工作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征程中的责任与担当,生动描绘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江苏、西藏、新疆人民携手决战脱贫攻坚、开展交流交往交融、共结民族团结深情厚谊的感人画卷,反映了鲜明的江苏援建工作特色和江苏人民砥砺奋进的精神图谱。
两志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江苏援藏援疆工作的系统性梳理、历史性总结和深层次再现,其面世,为社会各界了解江苏援藏援疆工作的光辉历程、巨大成就提供了全面系统、真实权威的历史资料,为展现江苏与西藏、新疆人民的深情厚谊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见证,为赓续江苏援藏援疆优良传统,高质量推进援藏援疆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为大力弘扬援藏援疆精神提供了生动实践,必将对推动江苏援藏援疆工作更好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读其志,即可知其事,见其人,论其时。
中央的战略部署是做好援藏援疆工作的政治保障和根本遵循。多年来,江苏省坚定贯彻中央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受援地实际,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深厚的民族感情、科学的工作方法,有力有序推动援藏援疆工作,不断拓展援藏援疆领域,提升援藏援疆工作成效,在全国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奏响江苏创新争优、全国领先的壮丽乐章。《江苏援藏志》《江苏援疆志》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新疆工作总目标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突出民生改善,聚焦脱贫攻坚,全力支持受援地攻克发展难点、厚植发展基础等方面,设置民生援建、产业援建、智力援助、市县对口支援等章节,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述了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建设的历程、成就。两志编纂,把讲政治和有温度有机统一,既反映江苏援建历史脉络,又突出江苏经验和时代精神。两志不仅记清援建过程和要素,突出援建背景和实际成效,系统反映援建工作的前因后果,同时又特别注重凸显江苏援建工作的特色、亮点。
如江苏援藏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着力做到“四个始终”:
一是始终加强援藏工作的组织领导。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口援藏工作,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协调小组,统筹指挥援藏工作。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援藏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援藏工作重大问题,坚决贯彻中央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始终把援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谋划援藏政策,周密部署援藏任务。
二是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援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援藏资金重点投向民生领域,打造了一大批百姓直接受益的民生工程和带动效应明显的产业项目,由江苏援助的受援地城乡面貌和各项社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2018年12月,由江苏援助的拉萨市墨竹工卡、林周、达孜、曲水4个县(区)全部提前实现脱贫摘帽。
三是始终注重激发内生动力。积极实施产业援藏,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西藏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拉萨自身发展能力。大力推进智力援藏,选派实用型人才到拉萨帮助工作,同时不断加大拉萨各行各业干部人才到江苏学习培训力度,增强拉萨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始终注重援藏干部人才的选拔培育。不断完善定期轮换和压茬轮换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一茬茬援藏干部人才,发扬“老西藏精神”,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不怕牺牲、乐于奉献,在雪域高原上续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援藏华章。这是江苏援藏工作的特色、亮点,也是《江苏援藏志》反映的重点。
援疆工作方面,江苏省统筹谋划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推进城镇建设和农牧区发展,统筹项目物质援助和智力援助,从民生设施、教育、医疗、产业、科技、文化等领域,高起点高标准实施全面支援,也有不少特色、亮点,如坚持强化高层推动、坚持创新工作模式、坚持提升“造血”功能、坚持推动“廉洁援疆”等。关于上述援建工作中的特色、亮点,《江苏援疆志》同《江苏援藏志》一样,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正文全面记述与链接、视频深度解读相配合,编者归纳、媒体报道、总结报告相融合等方式,通过创新体例与记述方法等,作了深刻解读、生动描述。
广征博采,深耕细作
为确保志书全面存史、堪存堪鉴,两志编纂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共同以打造精品良志为目标,砥砺前行、探索创新、多措并举,推动编纂工作有序推进,确保两志编纂出版质量。
(一)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单位部门鼎力支持。
为全面、真实记录江苏省20余年间援藏援疆工作历程和支援成果,2017年8月,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作出批示,同意编纂江苏援藏援疆建设志,时任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黄莉新亲自审定编纂工作方案:9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援藏援疆建设志编纂工作方案》,成立了由省长吴政隆任主任的编纂委员会,设编辑室于省地方志办公室,具体负责资料征集和编写工作。11月8日省政府召开江苏援藏援疆建设志编纂工作会议后,有关各方专题安排部署,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编纂方案,组建编纂队伍,部署编纂工作,江苏援藏援疆建设志编纂工作全面启动。为了统筹推进修志工作,省地方志办公室拟定篇目大纲,编印指导手册,为志书编纂提供规范和标准,并分别在西藏、新疆、南京举办对接交流和业务培训会。编纂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成立编纂工作机构,构建工作网络,主动部署资料收集工作;省政府及省志办适时召开不同类型的工作推进会,推动编纂工作有序进行。
(二)探索建立有效的编纂工作推进机制。
为加快编纂进度,尽快形成初稿,2020年2月,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以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左健伟为主任的江苏援藏援疆建设志编辑室,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制定详细编纂流程和工作计划,以专题项目组方式开展编纂工作。项目组成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倒排工期,责任到人,强力推进资料收征集、初稿编写等工作。
(三)创新工作方法。
为确保编纂工作既快又好,项目组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按照志书编纂工作流程,项目组每周召开分析调度会,检查编纂进度,点评稿件质量,分析存在问题,完善撰写思路。为缩短编纂周期,保证编纂质量,避免走弯路,抢出初稿,项目组一面落细落实编纂流程,一面优化工作步骤,采取边补充资料、边撰写初稿、边总纂统稿、边审核修改的“流水作业+同步推进”工作方法,多头并进,见缝插针,最大限度抢时间、拼速度,快速推进编纂工作。
(四)广征博采网罗资料。
在两志编纂的各个阶段,编纂者克服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资料散失严重等困难,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不遗余力地搜集、比证资料,查阅校核史实数据,丰富完善内容篇目。直至定稿前一刻,项目组仍在核实补充资料。具体做法上,要点有四。一是立足本地,摸清家底,将资料收集任务分解落实到编委会成员单位;二是援受双方精诚合作,为开展资料征集、梳理、补缺、核实等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三是编纂人员多次进藏入疆,通过召开座谈会、专访亲历者、到相关重点单位查阅档案、实地考察援建项目等方式,进行史实求证、要素补齐等工作;四是通过发布《关于向江苏援藏援疆亲历者征集相关资料的公告》等,向亲历者征集材料。各方面支持配合,相关做法交叉进行,不仅保证了志书能够紧扣主题,围绕主线,全方位、立体式、大场景展示江苏援藏援疆工作的基本历程、阶段性重点难点、光辉成就,又突出重点,彰显了江苏援藏援疆工作特色。
(五)精打细磨雕琢志稿。
两志编纂,均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但项目组依然以打造精品良志为目标,不以降低标准求速度,狠抓质量不放松。以《江苏援疆志》编纂为例,自2020年6月底该志初稿完成后,为进一步补充资料、完善内容,提高志书质量,项目组从该年7月起至2023年8月定稿,按照专家审稿、总纂统稿、征求意见、评审验收等步骤,采取内审与外审、单位审与个人审、支援方审与受援地审、编纂人员审与出版社编辑审,查阅资料与实地走访,个人访谈与座谈会、评议会集中交流,线上与线下,分工编纂与集中统稿、总纂协纂密切配合等方式结合、交叉,无缝衔接,不走过场,讲求时效,反复、多次、不间断地对志稿进行审读修改、充实完善,严把志书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数字关、保密关。每一稿修改,均包括资料核实补充、文字润色、行文规范及内容记述准确完整等。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志书质量,省政府办公厅、省地方志办公室分别多次召开省级机关和市县资料核实补充会议,不断丰富核实历史史实;项目组一班人也“竭尽可能”,精雕细琢,努力打造前后不矛盾、交叉不重复、数据史实准确、文表图照融为一体的高质量志稿。
除了各方积极支持配合,工作推进方法科学等要素外,打造高质量的志书,还必须有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支撑,两志编纂对此提供了生动案例。为了打造精品佳志,为时代发展作见证,为奉献者立言立传,项目组一班人在本职工作之余,努力克服编纂工作中遇到的“五难”,即编纂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资料搜集整理、核实补充难,组织协调难,编纂撰写难,以及不可控因素多等困难,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锐意进取,“5加2”“白加黑”,撸起袖子加油干,充分发扬“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用情、用心、用力编纂两志,短短数年时间即“拼出来”“抢出来”“磨出来”两部总字数230万字的厚重成果,其一流的编纂速度、超一流的担当奉献精神,对保证志书高效完成,确保志书质量上乘,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值得大书特书。
“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两志总纂陈华在“编纂始末”中提到的一句话。大到工作安排、进度推进、协调落实,小到图片选编(包括从数万张图片中挑选出合用者、撰写说明文字、核实图片拍摄时间、编排位置、图片大小、排列原则等)、全文统稿修改,乃至核红校对,几遍几十遍地精雕细刻,总纂人员是否亲历亲为、既挂帅又出征,是编纂工作顺利推进、保障志书质量的关键点之一。当年笔者主持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时,其间经历大致如斯,感触尤深,故深知其干系之重。
守正出新,改变突破
为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广的记述视野、更好的载体形式,充分记录江苏省委、省政府坚定落实中央决策的责任担当,充分反映江苏援藏援疆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充分展现江苏援藏援疆干部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和感人事迹,江苏省在高标准、高质量编纂《江苏援藏志》、《江苏援疆志》过程中,以传世之心精耕细作,以敬畏之心打造精品,在记述方法、展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兹举数端。
(一)突破传统志书呈现形式,运用全媒体志书全新编纂理念,“绘声绘色”再现历史场景。
为了适应“读图时代”和现代人“快餐化”“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编纂者借鉴“江苏名镇名村志”等系列小型志书的基本做法与成功经验,在大型志书资料的多元化、形式的可视化、文辞的优美化、装帧的时尚化等方面作出了更多努力,努力改变“图片是文字附属”这一传统观念,形成图片独立讲述历史的叙述方式,围绕志书的章节内容,精心构思、精心拍摄自然、人文、社会、物产等方面的高质量图片,用摄影语言讲述好发展故事。同时,还跟进现代技术的发展,把二维码延伸阅读的功能引入志书,通过二维码扩展文字、图片以及视频,打造更大容量的“活”的志书,力图让读者在有限版面中获取更大信息量。据统计,《江苏援藏志》计有随文附表30张、图照327幅、链接主流媒体相关新闻报道65篇,并设视频二维码23个;《江苏援疆志》有随文附表70张、图照1316幅(含美图32张)、链接媒体报道221篇,设视频二维码50个。文字描述、图片表格和音视频融合,将历史记录的真实性、文字表达的可读性、全媒体展示的可视性有机结合,让援建成果“立”起来、援建英模人物“活”起来,具有“身临其境”的客观效果。而以二维码形式收录大量珍贵历史影像资料,既“绘声绘色”地再现了历史场景、浓墨重彩体现史实细节,又弥补了纸质志书容量有效的局限,创新性地提升了志书的阅读体验。
(二)记述时限上,两志最大程度地向下延伸,避免以往志书记述内容严重滞后现实的问题。
如《江苏援疆志》记述内容,主体下限截至2019年年底,即江苏第九批援疆工作结束之时。但为了丰富资料,既为援建过程作历史总结,也为援建工作作同步记录,该志除在篇目一级层次上设“2020—2023年援疆纪事”外,还为第十批(2020—2023)援疆工作写了综述、做了附录(随入各批次、各市县对口支援等相关章节中),补充了10多万字,将下限延至2023年4月,也就是该志出版的前半年,故志书内容“很新鲜”,反映的情况“很现实”。
(三)为志书出版后深度挖掘、校核资料开示“门径”。
志书作为资料性文献,资料性是其第一性的要素。有价值资料信息的多寡、准确,是决定一部志书价值大小的关键。《江苏援藏志》、《江苏援疆志》在资料收集方面用力甚深,文字的、图表的、视频的,官方的、民间的,档案的、口述的,机关的、媒体的、个人的……。为了编纂好两志,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和援建前方指挥部、各工作组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善作善成,在资料搜集方面致力甚深。以编纂《江苏援疆志》为例,仅2020年9月22日至29日,既由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左健伟亲自带队,项目组历时8天,行程数千公里,先后至伊犁州伊宁市、新源县,克州阿图什市、乌恰县等地实地核实项目资料,并深入伊犁州档案馆、伊犁日报社、克孜勒苏日报社查询档案和报纸资料,调研走访援建项目40余个,收集资料500余份,与伊犁州、克州有关部门和江苏援疆前方指挥部以及各前方工作组建立联系对接机制,收集掌握了大量第一手宝贵资料。尽管材料收集工作可谓不遗余力,但资料不足、一些内容记述不全面或有遗漏等情况仍然难免。为此,该志特设“资料增补”二维码,以便对可能出现的遗漏和错误进行补充、纠正。此举颇似艺术“留白”,亦取“千金买骨”之遗意。
作者简介:邱新立,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一级巡视员,中国地方志学会副会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