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招聘
学科体系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 招聘
志鉴中国
社科关注
社科要论
社科好书
社科青年说
网络强国论坛
社科融媒体
网刊
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新媒体矩阵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首页
>
志鉴中国
>
方志动态
>
文件
《成都市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发布
2025-09-17
来源:
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字体放大
字体放小
微信公众号
—
分享
—
链接已复制
2025年9月,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印发《成都市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印发,是成都市地方志系统深入贯彻国家及省市文化数字化战略决策部署,全面提升地方志工作现代化水平,为“智慧蓉城”建设注入历史文脉动能的重要举措。
《指导意见》明确了成都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28年,基本建成具有鲜明成都特色、国内领先的智慧方志生态体系,推动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功能高效发挥。在具体建设方向上,《指导意见》提出四大核心愿景:一是实现数据资源“一网归集”,完成全市志书、年鉴、地情文献等核心资源全文数字化,提升古籍旧志数字化率,构建覆盖全域、标准统一的成都地方志全文数据库。二是打造服务平台“统一入口”,整合升级“成都市情网”,联动“成都方志云”微信小程序、智慧方志馆、方志图书馆等载体,实现资源管理、服务入口、数据调度“三统一”。三是推进应用服务“智能升级”,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开发智能编修辅助系统、地情知识库问答系统、方志地理信息系统等场景,提升服务精准度与人性化水平。四是推动资源利用“开放共享”,建立有序共享机制,为市民、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提供权威、便捷的地情信息服务。
为确保目标落地,《指导意见》部署四大重点任务,明确时间节点与实施路径:其一,推进数据资源体系化建设。要求完成新编志书、年鉴、古籍等地情文献存量普查,2028年底前实现新编志鉴地情文献100%数字化、98%全文可查,珍贵古籍旧志数字化率力争达60%,同步围绕成都“三城三都”发展战略,打造非遗、老建筑等特色专题数据库。其二,加强平台架构集约化建设。2026年建成“成都市情网”核心平台,2027年前实现23个区(市)县统一标准子站点全覆盖,推动“成德眉资”方志文献资源共享,并对接“天府市民云”等便民服务平台,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其三,推动应用场景智能化升级。通过AI技术辅助编修生成初稿、智能纠错,上线“方志AI助手”与“智慧地图”优化查询体验,依托大数据实现地情文化内容智能传播。其四,深化共享利用开放化建设。制定方志数字资源开放共享管理办法,面向公众提供便捷查询服务,为政府决策与学术研究提供定制化资政参考。
《指导意见》同时明确保障措施,要求全市地方志工作机构将信息化建设纳入重要日程,加强统筹协调与资源投入。《指导意见》还特别强调“地方志数字人才”培养,提出通过专题培训、高校院所合作、科技企业联动等方式,打造兼具方志业务能力与数字技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编辑:常畅】
社科推荐
跨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
中欧安全合作国际论坛召开
深入研究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就与经验
推动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穿越百年的青春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