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有的政区名称[1],从遣词造句上,或体现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区位特点,或蕴含命名者有关繁荣兴盛的美好愿望,反映了古都北京源远流长的地名文化。其中一些看似浅显明确的区名背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历史比想象悠久的“东城”“西城”
东城区、西城区最初成立于1958年。作为较为年轻的区,又因区名仅有指示地理方位的简单含义,这两个区名显得平平无奇。事实上,作为地名的东城、西城,其历史比人们想象中要久远一些。
根据明嘉靖《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载,明代北京城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城,各城之下划分为若干个“坊”,每个“坊”之下有若干条街巷。明代东城位于北京内城的最东侧,相当于今崇文门至雍和宫一线以东、崇文门至东便门一线以北、东面及北面均以原内城城墙(今二环路)为界的一个长方形区域,有明时、黄华、思城、南居贤、北居贤五坊。
图1 明代“东城”方位示意图
西城则相当于今宣武门至新街口一线以西、南北西三面以今二环路为界的区域,有阜财、咸宜、鸣玉、日中、金城、河漕西、朝天宫西诸坊。
图2 明代“西城”方位示意图
1958年5月,东城区由东单区、东四区合并建立。撤销西单区和西四区,合并成立西城区。撤销前门区,以前门大街为界,以东、以西两部分分别并入1952年成立的崇文区和宣武区。2010年6月,撤销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东城区,撤销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西城区,于是形成现在的东城、西城两区格局。
“丰台”与金中都城门有关?
丰台区设立于1952年,前身是1949年年初设立的河北省宛平县丰台特区。民间传说“丰台”的得名,缘于金章宗完颜璟的一个梦。一日,完颜璟梦遇百花仙女,相约同游百花谷。百花谷遍地奇花异草,四处香气袭人。完颜璟暗自惊叹:果然是人间仙境!众仙女摆宴敬酒、送歌献舞之余,纷纷跪地讨封,恳请他赐予“丰台”一地。完颜璟不明“丰台”位于何处,众仙女笑答:丰台在中都城丰宜门外的拜郊台一带,就是皇城的南郊。后来,金章宗赐名丰宜门外至拜郊台之间的地区为“丰台”,并令当地百姓广植花木,按时进奉。[2]
这个传说,大概与清代朱彝尊对“丰台”得名的猜想有关。朱彝尊在编辑《日下旧闻》时提出:“金时郊台在南城外,丰宜门者金之南门也。丰台疑即拜郊台,因门曰丰宜,故目为丰台云尔。”他推测,丰台可能就是金代的拜郊台,由于邻近中都城的南门“丰宜门”,这座“拜郊台”也被称为“丰台”。然而这种说法,在《日下旧闻考》中就被否定了:“拜郊台今无考,朱彝尊于丰台按下以为疑即拜郊台,亦系约略言之,初无确证也。”
时人就否定的说法,为何在民间却流传甚广?从今人的眼光看,北京区名与城门有关的不乏例证:“崇文”、“宣武”、“朝阳”就源于明代城门名称。崇文门、宣武门分居正阳门左右,体现崇尚文治、宣扬武功相辅相成。朝阳门位于太阳升起的东方,寓意大地回春。这些名称用词文雅,显现出雍容的皇家气度。大概也正因如此,才给民间传说附会“丰台”的来源提供了想象空间。上述民间传说中的“丰台”,实际上指的是今丰台区花乡一带。
既然与金中都城门无关,那“丰台”到底是因何而来?学者考证认为,“丰台”的最初来源很可能与元代的“远风台”有关[3]。
元至元十五年(1278),元代学者王恽应邀到韩通甫、韩君美兄弟修筑的别墅“远风台”观景,后感慨写就《远风台记》。此文叙述了“远风台”的来龙去脉,“丰宜门外西南行四五里,有乡曰宜迁……架屋台上,隶其榜曰远风,以为岁时宾客宴游之所者,韩氏之昆仲也。”同时,赞扬韩氏的家风、志趣与美德,点明此台以“远风”为名的多重含义:“韩氏自鄅城府君以来,……溯流寻源,其遗风所从来远矣。”“……慈祥岂弟之风,又贤于人远甚。”“况兹墅也……其清风穆如、流芳于后人者,又有远而不可极之致。”
王恽的文章表明,远风台在金中都时代的丰宜门西南四五里,大约相当于今玉泉营以西、郑王坟到于家胡同一带,在元初已是一批志趣相投的士大夫游乐聚会的场所。“远风台”语义清新隽永,既受到士大夫阶层的推崇,也在普通民众间广为流传,成为后来附近村落命名的参照物。
图3 元代远风台方位示意图
元末,“远风台”已在一定场合下简化为“风台”[4]。与此同时或稍晚些,口语中的“风台”,在文字记载中也被同音异写作“丰台”。“丰台”有期盼丰盈、丰收的意思,似乎比“风台”更符合公众的喜好。
“丰台”或“风台”,最初指位于今花乡北部葛家村附近的村落。随着该名称的影响不断向西扩展,明朝后期“丰台”开始指代更大范围的一个区域。明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中记载的“风台村”[5],与今丰台区所在的丰台街道(即原“丰台镇”)位置基本相符。这就是今日“丰台”的前身。到清代末年,又派生出“丰台镇”“丰台火车站”,为后来的“丰台区”奠定了命名基础。
图4 不同时期“丰台”(“风台”)指代村落或区域方位示意图
“房山”与“燕山”的不解之缘
北京各区名称中,有不少以附近的山脉命名:石景山区源于“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因山石景象而得名;密云区得名于今河北承德云雾山[6],该山因时常云雾密布,古称密云山;昌平区的旧称军都县,得名于北部的军都山。
房山区的命名,则源自区内的大房山。大房山位于北京西南部、房山区西部,是太行山余脉。众所周知,北京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交接地带。西边是太行山脉,北边则是燕山山脉。房山区虽处太行山脉一带,却与燕山有着不解之缘。房山区有一部分区域称为燕山地区,燕山石化就在这里创建。1995年,在房山区琉璃河镇董家林村发现西周初年诸侯国燕国的都城。根据《史记正义》引徐才《宗国都城记》:“地在燕山之野,故国取名焉。”燕国因地处燕山脚下的原野而得名。那么问题来了,这里的燕山、燕国与200公里外的燕山山脉有何关系?为什么它们会出现在房山?
原来,西周初年的燕山并不是今北京以北的燕山山脉,而是指大房山一带山脉。“燕”读做yān,又作“匽”或“郾”,源于上古部落,在语义上和现代常用的“燕子”之“燕”(yàn)无关[7]。
图5 西周初年燕山、燕都分布示意图[8]
今北京地区在先秦时期处于燕国与蓟国境内。大约在西周晚期,燕国灭掉弱小的蓟国,将蓟国的都城蓟城作为燕国新的都城。于是,人们又改称蓟城以北的山脉为燕山,这就是今天的燕山山脉。
图6 燕灭蓟后燕山、燕都(蓟城)分布示意图
在后来的北京历史上,“燕”长期作为政区名称出现,但已与西周初年的燕国没有直接的关系了。西周时燕山脚下的这片区域,在秦以后的大多数时间都属良乡县。直到1980年10月,在房山周口店以北设立燕山区,“燕山”再次回归房山地区的政区地名。
至于西边的这座古燕山,北魏后期郦道元所撰《水经注》称其为“大防岭”“大防山”,之后又有“防山”之名,直至金代改称“大房山”。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改奉先县为房山县”,“房山”正式成为县一级的政区名称[9]。1986年11月,撤销房山县与燕山区,合并成立了今天的房山区。
北京历史上的两个“怀柔县”
过去政区的命名者通常是一地的统治者,因此城区名称或多或少体现统治者的意愿。北京历史悠久的政区名称中不乏寓意兴盛繁荣的词汇:西汉置昌平县[10],含有昌盛平安之意。金代置大兴府、大兴县,寓意疆域辽阔、兴旺发达。元代置龙庆州,作为元仁宗出生地,有庆祝皇帝诞生之意,后改为隆庆州,明隆庆元年(1567)为避讳穆宗的年号,易名为延庆州。
“怀柔”“顺义”这类地名,则体现了命名者另一番意图。《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以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后世将笼络安抚外国或国内少数民族称为“怀柔”。
秦汉之后诸朝,对边疆民族地区施行“羁縻政策”。唐代,幽州以北突厥、奚、契丹、靺鞨等部族的羁縻州县,有不少内迁寄治在幽州境内。唐天宝元年(742),契丹部落的羁縻州归顺州[11]内迁,怀柔县作为归顺州的领县也一并内迁。“怀柔”一名鲜明地表示其与大唐朝廷的附属关系。这是北京历史上的第一个怀柔县,治所在今顺义区,与今天的怀柔区无关。直至辽金时期,怀柔县治所一直在今顺义区。因当时这个怀柔县城位于温榆河以北,金明昌六年(1195)将其改名为温阳县。
图7 金代温阳县(怀柔县)方位示意图
元大德七年(1303),废除顺州的温阳县,在今北京怀柔一带新设怀柔县,属檀州。这是第二个怀柔县,后来演变为今天的怀柔区。
注释:
[1]鉴于今北京各区在历史上建置沿革较为复杂,各区曾用名的变化亦头绪繁多,本文主要论述各区专名(以现用名为主)的含义及由来。对于历史上的通名(州、郡、县、区)及其相关建制沿革内容暂不涉及。本文资料除特别标注外,主要来源于《北京市地名志》(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北京出版社2020年出版)。本文写作过程中有幸得地名研究专家孙冬虎老师指导,在此特表感谢。
[2]资料来源:《丰台,一个美丽的传说》(网址:http://news.sohu.com/20061114/n246365392.shtml),原载《北京日报》。
[3]参考资料:孙冬虎:《丰台地名的追根寻源与正本清源》,载《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10月第10 卷第4 期,第55至59页。
[4]《永乐大典》抄本《顺天府志》征引元末熊梦祥《析津志》:“韩御史,先世禹城人,因乱及此,城南风台为之别墅,诸老有诗”。
[5]原文:“县之西南,出彰义门曰鸡鹅坊、管头村,又二里曰东局村、曰西局村,又二里曰柳巷村,又二里曰小井村,又五里曰风台村,又二里曰看滩村……”文中所记村落对应的今名分别是鹅凤营、东管头与西管头、东局、西局、柳行村(位于莲花池南、六里桥北,民国时还存在)、小井、丰台、看丹。
[6]东魏时期,密云县内迁至今密云区。
[7]孙冬虎:《北京地名发展史》,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版,第10至11页。
[8]图片绘制参考资料:北京市文物局编:《北京文物地图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下同。
[9]早在唐代,幽州就设有房山乡,属良乡县。“房山”正式成为县一级的政区名称是在元代以后。
[10]最初治所在今河北省阳原县,东汉时期并入军都县,东魏时期复置。
[11]辽代更名为顺州。洪武元年(1368),改顺州为顺义县,这也就是顺义的由来。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策划:中指办方志处、信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