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邹平年鉴(2022)》成功入选第七批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中国精品年鉴”,成为滨州市创建中国精品年鉴区域试点工作中争创成功的首部中国精品年鉴。近日,邹平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通报,对市地方史志研究中心进行及时表扬,要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为加快建设富强文明新邹平作出更多贡献。
邹平市地方史志研究中心在《邹平年鉴(2022)》争创精品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守正创新,精益求精,打造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年度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年鉴。
一、凝心聚力,寻求年鉴新突破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2021年11月初,邹平市入选山东省“对标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市”之后,邹平市地方史志研究中心积极响应市委“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的号召,积极谋划精品年鉴创建工作,把争创中国精品年鉴列为市地方史志研究中心2022年首要任务,制定争创精品年鉴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同时,在单位内部进行为期1个月“学精品”活动,积极对标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推荐品读的4部年鉴以及《山东年鉴(2019)》《滨州年鉴(2020)》等中国精品年鉴,结合邹平实际,借鉴年鉴在特色、创新、规范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快速提升精品创建能力。二是人员组织到位。为做好精品年鉴创建工作,邹平市地方史志研究中心全面动员,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和特长,8名在职人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充分发扬“先忧后乐、创新超越”的新邹平精神,积极工作,倾力付出。三是协调保障到位。在与市委分管领导汇报争创精品年鉴工作后,获市委分管领导支持,协调解决人财物方面的问题。与供稿任务重、供稿内容重要的单位积极沟通,确保稿件质量,以及后续供稿审稿工作顺利推进。
二、统筹谋划,区域试点见成效
2022年10月,滨州市地方史志研究院成功入选首批中国精品年鉴区域试点单位。随后,滨州市地方史志研究院印发《关于承担全国试点任务做好精品年鉴争创工作的有关通知》和《滨州市中国精品年鉴区域试点工作方案》,提出“一年全面起势、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取得突破、五年塑成优势”的试点工作总体目标,并确定了系统的创建路径。《邹平年鉴(2022)》也成为滨州市创建为中国精品年鉴区域试点单位后推荐的首部年鉴。在山东省地方史志研究院的指导下,滨州市地方史志研究院成立精品年鉴指导组,由分管院长带队,全程参与指导,从年鉴篇目制订、稿件编辑到装帧设计全流程把关,其中文字稿修改13次、彩页稿修改5次,前后调整修改200余处,补充完善文字材料10余万字。同时对中国精品年鉴专家评审组两轮评审提出的280条修改意见,全程参与指导,直到意见全部修改到位。《邹平年鉴(2022)》成功入选第七批中国精品年鉴,也标志着滨州市中国精品年鉴区域试点先期布局初见成效,对于提振滨州市年鉴工作队伍信心、提升争创工作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共联同育,打造年鉴新样板
《邹平年鉴(2022)》从2021年11月修订大纲,至成功争创为中国精品年鉴,前后历时17个月。在此期间,邹平市地方史志研究中心所有人员自我加压、苦干实干,人均加班时长超60天。对中国精品年鉴专家评审组提出的评审意见,明确以“协调资料为重点,修改到位为目标”的工作思路,按照“尊重专家、照单全收、需调则调、应改尽改”的原则全部修改到位,对个别难以征集的资料采取领导督办的方式解决。除对评审意见逐条落实外,还对照书中共性问题,按照专家意见,做到全书一个标准去要求,一把尺子量到底。对书中时间表述、人物称谓、标点符号、数字用法、计量单位、图片图注等作规范性审查。同时,采取一人领读、多人校对的方式,精准校对,力求至臻至善。与前卷相比,《邹平年鉴(2022)》卷首设置“国家高端铝产业基地”“党史学习教育”等专题图片,内文增设“中国铝谷”“乡村振兴”“高端冶金制造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等类目或分目,封面装帧设计融入铝元素,充分彰显了邹平市的地域特色、年度特色和时代特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邹平市地方史志研究中心努力谱写“精品后”的新篇章。一是强共享,推广精品。做好精品推介的文章,举行精品年鉴发行仪式,扩大年鉴影响力,与供稿单位共享年鉴创建成果。二是谋开发,用好精品。总结精品创建经验,服务滨州市的中国精品年鉴区域试点工作,促进其他县区接续创建中国精品年鉴。三是稳质量,跟进精品。在保持《邹平年鉴》现有水准上,再接再厉、与时俱进,继续提升编纂理念,提高编纂水平,以无愧于中国精品年鉴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