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方志编修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发端,“方志”一词则首见《周礼·地官》。
秦汉
东汉时期出现了地方志的雏形,如地记、郡书、图经等,记载一定行政区域的山川、风土、物产、人物等情况。地记、郡书在魏晋南北朝得到发展和繁荣。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地记发展繁荣时期。以人物为主要内容的有耆旧传、先贤传等,以地理风俗为主要内容的有异物志、水道记、山水记(或山川记)、地记、风俗记等。多为私人撰修。
隋唐
隋唐时期,朝廷号令编纂图经(图志、图记),其内容主要包括建置沿革、地名的由来、山河的走向、物产、风俗民情和名胜古迹等。
两宋
两宋时期,多次编纂全国性总志,官修、私修志书达四百余种,方志内容更加全面、丰富,体例形式渐趋稳固,体例基本定型。
元朝
元代创修《大元大一统志》,开创了一统志编修的先河。
明朝
明代修志事业十分兴盛,方志编修日益制度化,朝廷多次颁布修志诏谕,制定统一凡例。永乐十年(1412)颁布的《修志凡例》,是已知中国最早颁布的志书编纂法令。
清朝
清代方志编修进入封建时代的全盛时期,“虽僻陋荒岨,靡不有志”(乾隆《蓬溪县志》),官修性质进一步明确。大批学者参与修志,如戴震、章学诚、孙星衍等,学术争鸣活跃,初具方志学学科意识;章学诚更是被梁启...
民国
民国时期,志书的体例和记述内容开始随时代演进而发生变化,方志开始向近代转型。许多著名学者亲自参与修志,方志体例与编纂方法均有所发展,名志佳志迭出。
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全国开展了两轮大规模地方志编修工作,编纂出版大批志书、年鉴及地情书,整理了大量的历代方志,形成了庞大的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群。
2024年12月26—27日,陕西省第三轮市、县(区)修志工作座谈会在西安召开。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玉莲出席会议并讲话,...
查看详情2025年1月3日,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调研工作交流会,办机关全体干部、直属单位班子成员参加会议。
查看详情2024年12月19日,福建省安溪县委党史方志室在县公务大楼举办全县专志、村镇志编纂工作培训会。
查看详情2025年1月,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将一面印着“助力八闽文库,保护历史遗产”的锦旗送到了福建省安溪县公务大楼,对中共安溪县委...
查看详情2024年12月27日上午,由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主办的陕西省史志馆网络联盟成立暨《方志中的丝绸之路》系列专题片首发仪式在西安举行。
查看详情2024年12月,四川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和省广电局主办的2024年“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网络视听作品征集展播活动优秀作品评审结果公布,...
查看详情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政府关于编纂《江苏省对口支援青海建设志》的工作部署,省政府办公厅于8月15日印发了志书编纂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编纂...
查看详情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赓续地方历史文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好、发展好方志文化,对于延续历...
查看详情为规范乐山市专业(部门、行业)年鉴编纂出版,2024年5月,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向市级各部门、各人民团体、有关单位印发了《乐山...
查看详情为进一步推进南宁市镇村志编修,2024年5月10日,南宁市地方志办公室印发《南宁市地方志办公室关于推进镇村志编修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查看详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全省宣传部长会议提出的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宣传要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巴蜀文化,...
查看详情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推进地方志法治化建设,切实推动全国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中...
查看详情2025年1月10日,湖北省扶贫志编纂工作推进会在武汉市召开,湖北省扶贫志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何丽君出席并讲话。
查看详情2024年12月24日,平顶山方志馆分馆揭牌仪式在平顶山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
查看详情此次评审会议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专家评审细致扎实,对推进5部扶贫志的编纂和修改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查看详情2024年12月31日,《大理白族自治州扶贫志》志稿评审会召开。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陈以高主持会议并讲话,相关领导和评审专家...
查看详情11月22日,《浙江省全面小康志》复审会在杭州召开,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郑金月出席并讲话,原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王铁鹏...
查看详情2024年11月1日上午,《江西省扶贫志》召开验收会。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