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系统阐明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实践要求,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朝着什么方向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谁来做以及依靠谁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如何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等基本问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应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中探寻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工作方法和特质,从而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在论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分工时,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权问题,提出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以及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中央重大工作部署、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中央权威,并且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扛起这一重大政治责任。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目标任务看,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样重要。在回答如何做好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求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一切主张与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统一。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持并实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这一理论特质能够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从思想上保证党的团结一致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群众基础,在新的形势下汇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原则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体现的鲜明原则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要始终保持强大的政治定力和理论定力,要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等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原则不动摇,并把意识形态安全与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一并放在国家政治安全的首位,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作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总结了党成立以来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所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将其上升为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体现的鲜明创新性,可以从三个维度理解。一是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二是蕴含新的思维方式,比如要求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坚持用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来创新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三是提出了新的论断观点,比如“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等。
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持原则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就是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坚持守正创新。这一理论特质使其能够引导全党在开展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时既避免迷失方向,又做到与时俱进,并且不断将最新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基层的有益探索凝练为需要遵循的工作原则,持续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科学指引。
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解答时代课题的产物,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显著特征。而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质。比如,在作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判断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再如,在意识到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强调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从历史和现实我们可以看到,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践特质不是在书斋里形成的,而是在领导推进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并且有针对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实践难题。比如,针对歪曲党的历史、丑化党和国家形象、诋毁英雄人物等历史虚无主义错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还要加强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针对一些主流媒体在错误思潮面前不敢亮剑的问题,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要求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等等。
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任何时代课题都有其具体的实践形态,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往往体现为若干实践难题。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仅主动回答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所要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而且积极应对制约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效果的实践难题,真正做到了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体现的鲜明民族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应强调中国主体性,“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我们要摆脱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范式的束缚,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应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在新时代要求下,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需要具有世界性,具体体现在四个层面。一是主动吸收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有益成果,要加强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和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的宣传报道,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二是主动吸取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教训,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将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三是主动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以赢得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世界范围展现中国形象。四是主动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既具有深厚的民族情怀和独立的民族精神,又展现了放眼世界、开放包容的优秀品格,实现了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这一理论特质不仅能够指导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筑牢中华民族自信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还能引领中国经受住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挑战,从而树立起中国自主的文明大国形象。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