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文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将民间文艺资源转化为革命动员力量的成功实践。1935年,中共中央到达陕北之后,逐渐认识到边区文艺“如野草闲花似的到处孕生着,成长着,遍地都是翠绿的小草和美丽的花朵,虽不伟大,然而普遍,深入大众”。梆子、秧歌、落子、上党宫调、小花戏、皮簧、霸王鞭等传统民间文艺形式与话剧、歌剧、快报剧等现代文艺形式结合起来,形成了纷繁杂芜、生机勃勃的文艺景观。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这一纲领性文件不仅重塑了文艺创作范式,更开创了政治宣传与民间文艺有机融合的新路径。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8/t20250811_5910229.shtml
红色音乐作为中国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厚重的革命精神与深远的历史内涵,更是滋养人们精神世界的不竭源泉,是镌刻在人们心灵深处的珍贵记忆。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彰显着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更是兴邦强国的关键所在。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8/t20250811_5910230.shtml
文化文艺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关键时刻,强调红色文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8/t20250811_59102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