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吕家佐)3月31日,第十四届(乙巳)“海棠雅集”在恭王府博物馆举行。百余位来自诗词界、教育界、艺术界、文化界的名家学者赴会,同赏西府名花,共襄恭王府雅集。
本届“海棠雅集”活动以“浩气长存诗祭史,丹心共咏海棠春”为主题展开。伴随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吴钊先生的古琴曲《欸乃》,活动拉开帷幕。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冯乃恩在致辞中提出,在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特质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其他文化活动在组织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的优秀经验,通过多元互动,促进文化艺术的交流互鉴。
本届“海棠雅集”,通过科技赋能传统文化。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还现场分享了人工智能的三个特点:知识检索、语言理解、逻辑推理,AI其实模拟的就是人类的思考方式,它就是要学人类来表达自己、推理自己。
2011年至今,“海棠雅集”重启已有十四年。十四年间,恭王府博物馆着力打造活态文化空间,推出了“海棠雅集”“良辰美景”等系列重要文化活动,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钊先生演奏古琴曲《欸乃》。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付佳表演京剧。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北方昆曲剧院演员鲍思雨表演昆曲。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活动现场。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嘉宾合影。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