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总台春晚在我看来是十分成功的。编导者在节目编排、舞台服装,以及灯光舞美设计等方面成功地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把现实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劳动者邀请到“春晚”的舞台上,“人民美学”理念和“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社会理想在春晚舞台上得以实现。今年春晚有不少节目让人印象深刻,如开场不久的小品《借伞》。《借伞》是第一个语言类节目,讲述了许仙和白娘子经过离别,相约在杭州西子湖畔重逢的故事。《借伞》一方面将“蛇年”的主题点明,另一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也做了很好的演绎。《借伞》的戏剧性和喜剧性在于,一个现实版的许仙践约来到断桥,等来一个又一个“白娘子”和“小青”(她们是不同版本《白蛇传》中的主演),直到最后才等到属于自己的白娘子。《借伞》很好地演绎了“情”“忠诚”和“专一”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与美好。在现实生活中,在人工智能时代,爱情呈现出珍贵的价值和意义。《借伞》的巧妙之处在于,通过许仙在作品中的不断“等待”,等来了一个又一个不同作品中的“白娘子”和“小青”,最后通过把经典人物形象塑造者——赵雅芝和叶童请上舞台,一方面向观众展示了许仙和白娘子爱情故事的丰富历史内涵,另一方面也向赵雅芝和叶童表达了敬意。这种很有现代感的致敬方式,使《借伞》的审美意义丰富起来。
(作者系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