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总台蛇年春晚融入节庆民俗、非遗技艺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加之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科技赋能,以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隽永魅力,传递了美好团圆、举国同庆的新春氛围,凝聚了家国天下、和合共生的文化认同,奏响了“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的蛇年序曲。
文化科技双驱动,打造中国风“非遗春晚”
文化之美,以文化人。科技之光,照亮未来。2025年总台春晚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将众多非遗元素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赛博互动”成为一大亮点,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创意化、沉浸化、智能化等精神文化需求。开场视觉秀《迎福》结合打铁花、剪纸、东明粮画、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等16种非遗项目,通过AR、裸眼3D等科技手段,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以2024年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为创作灵感,通过XR+数字孪生+VP技术、AI视觉追踪、立体视觉与3D效果等前沿科技手段,将古建筑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让舞台上的演员与其大屏幕上的数字分身进行实时互动,呈现“跨屏”互动的效果,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智慧和千年建筑神韵。创意融合舞蹈《秧BOT》将传统的秧歌舞蹈与现代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在高精度3D激光SLAM定位与导航系统和算法技术驱动支持下,身穿花棉袄的机器人赋予秧歌舞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新的生命力,让观众在有趣好玩的沉浸体验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化学反应”。
创新创造新表达,打造新中式“美学春晚”
变则其久,通则不乏。总台春晚经久不衰的秘诀在于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养分,并结合时代发展和人民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25总台蛇年春晚官方吉祥物“巳升升”从中华传统文化甲骨文中的“巳”字寻找设计灵感,外形设计来源于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银质鎏金如意和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蛇形器,造型憨态可掬又富有古意。舞蹈创新作品《喜上枝头》节目以传统文化“喜鹊登枝报喜来”的美好寓意为核心,通过灯光、投影和地屏的巧妙配合,将舞台打造成一幅展开的宋代画卷,舞者们以细腻的肢体语言和身体韵律,展示了“人在画中舞”的美学意象,完美诠释了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武术《笔走龙蛇》以李白《草书歌行》和怀素《自叙帖》的唱词开场,把书法的内在力量和中国武术文化相结合,将草书书写起笔时的行云流水、落笔时的疾风骤雨之态融入辗转腾挪、刚柔并济的身体语言和武术动作中,为观众呈现出一场书法与武术的跨界盛宴。被网友赞誉为“最强过年氛围组”的歌舞节目《潮起舞英歌》,融合了潮州大锣鼓《盛世欢歌》的经典旋律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英歌舞传人及舞蹈演员以“舞”与“武”的元素碰撞,通过舞槌上下翻飞,汇聚成激越的变奏与力量,带来力与美的震撼,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舞蹈《幽兰》改编自第十四届荷花奖第四名(提名奖)的作品《蘭叙》,以君子文化意象“兰花”为创意点,通过中国古典舞的兰花手和云肩转腰的身韵动势,生动展现山石幽谷中兰花的清雅与坚韧,传递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努力绽放的精神品质。
宏大微小相结合,打造共价值“人民春晚”
宏大视野和人民情怀是总台春晚节目表达时代性、人民性、艺术性的精髓。2025年总台春晚,不断深化“人民的春晚”创作理念,向全社会传递温情和感动。首推视障版和听障版无障碍转播,为残障人士架起沟通情感、传播文化的贴心桥。2025年总台春晚通过AR技术进行直播,辅以AI语音技术制作字幕,满足听障人士的观看需求,同时用音频对春晚节目进行创作解读与背景拓展,更好地满足视障人士“听”春晚需要,这些改变体现了总台春晚始终为人民办春晚的社会责任与风尚引领。首邀普通人报幕,将聚光灯和传话筒更多投向各行各业平凡而伟大的奋斗者。来自上海的“种花爷爷”朱德忠、来自新疆的“沙漠玫瑰”姐妹花等普通人物与明星主持人并肩,一起为春晚报幕,拉近了电视屏幕内外距离,为春晚增添了亲和力和感染力,体现了蛇年春晚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艺术创作理念。此外,小品《花架子》直击现实生活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成为春晚中的热门讨论话题,演员们用幽默讽刺的表演方式,反映了基层工作要贴近人民需求的社会呼唤,引发了观众的广泛讨论和强烈共鸣。
四海同庆大联欢,打造新时代“开放春晚”
历经43年的变迁,总台春晚已经成为唱响时代、团结人民、凝聚力量、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重要文化名片。2025年总台春晚不断拓展“开门办春晚”的深度与广度,对内广泛吸纳社会创作力量,对外不断拓展合作广度,在内容编排、形式表达、展示渠道等方面焕然一新。2025年总台春晚继续采用“1+4”的模式,由一个主会场和四个分会场构成,浓郁巴渝特色的欢庆歌舞、年俗表演重庆分会场,融合新派戏曲、杂技、楚乐和经典IP武汉分会场,传统江南韵味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无锡分会场,展示原汁原味民族风情的拉萨分会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四个分会场节目与主会场浑然一体、气韵贯通,展现全国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小品《借伞》以经典传说《白蛇传》中的“断桥借伞”桥段为灵感,创新融合了京剧、粤剧、川剧和越剧四大剧种,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2025年总台春晚亦能感受多元文化融合互动的“国际范”“现代化”。歌曲《一起China Fun》向全球朋友发出热情邀约,欢迎来中国“打卡”。歌曲《山鹰和兰花花》将秘鲁民谣《山鹰之歌》与中国陕北民歌《兰花花》巧妙结合,展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交融。美国流行摇滚乐队OneRepublic在黄鹤楼前与当地观众完成了一首摇滚大合唱《Counting Stars》,不仅是对传统春晚节目形式的一次创新尝试,更拉开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新篇章。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