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模式”:文旅融合打造城市新名片

2024-10-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淄博,一座具有厚重历史的文化名城。作为齐国故都和齐文化发祥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这座城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当下的淄博,赢在了以“舌尖”文化为突破口的发展模式上,以“文旅+”的融合模式,带动齐鲁大地日新月异的发展新转向。  

  挖掘文化资源,深化旅游形式转变    

  作为山东区域性的中心城市、现代工业城市和重要的石油化工及陶瓷产业基地,常住人口不到500万且特色优势并非特别明显,通过新时代市井文化的营建,充分挖掘在地性烧烤资源,一场久违的“人间烟火”让淄博频频“出圈”,被誉为“淄博模式”。  

  淄博人民深深理解并践行“好客山东”精神,真诚对待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政府积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济南都市圈发展布局,承接淄博烧烤流量效应,挖掘特色消费潜力,创造消费热点,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供给能力,扎实做好食品安全、社会治安、城市管理、交通保障等公共服务,推动城市美誉度、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  

  通过饮食文化为情感纽带,将原本的传统文化现象逐渐转变成重要的旅游资源,形成饮食文化旅游向饮食民俗、饮食节事旅游等多元化多维度的深化旅游形式转变。  

  深化改革开放增强文创设计内涵  

  改革重在思维方式和思考维度。多年来,淄博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质量,以旅游扩大文化传播消费注重内外协同、双轮驱动,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商品转化建设文化旅游精品,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进入旅游业,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设计水平,以促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  

  在重点领域不断深化改革,强调饮食文化内涵,由饮食物质文化、技术文化和意识文化反映饮食思想和观念构成。加强创意产品设计引领文化消费的主动性、人性化和生态观,突出数字文旅建设,不断强化数据整合共享和开放应用,创建服务淄博诚信淄博品牌,推进社会诚信建设,高频服务事项简洁化、快速化办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创造性做好流量+”文章,凝聚上下同心、勠力前行的强大合力,开创人好物美心齐、共促城市发展的生动局面,广大市民所展现出爱淄兴淄、在淄念淄的深厚情怀,提升淄博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文旅消费成为新时期引领消费升级的主战场,为淄博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增强文化自信,文旅互塑促发展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淄博由东至西的文化旅游线路将齐文化、陶瓷文化、红木文化、鲁商文化等融入在内,成为商埠文化南北交流重要的组成部分。著名人类学家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曾指出:文化不是历史的残存,而是人生活的工具。由此,文化是流动发展的并非静态被观望。  

  改革开放以来,淄博已形成以“聊斋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产业,“以梦为泉”的生态旅游区,工业文化游和商业文化游。其中,福王红木博物馆作为淄博文化游的“一颗明星”,是江北最大的专业红木家具博物馆,为淄博市打造“南山北水、东西文化”的旅游架构,又增添了一颗耀眼的“文化游亮点”。自2011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馆内不仅可参观游览,更是拥有参与体验式项目,多个国家留学生到此体验木梳、发簪等红木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让游客亲自动手尝试、感受非遗传统技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201412月,该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启动“福王木艺坊手工体验项目”,打破了长期的“顺访地而非目的地,过境游而非深度游”淄博旅游瓶颈。在文旅深度融合中,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多年来,淄博坚持两个结合,突出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不断丰富城市内涵特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两创标杆城市。不断提升民生服务品质、增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幸福感。淄博拥有陶瓷、琉璃、玻璃、家具、丝绸和纺织服装等30余个消费文艺品类,充分展示了淄博为美好生活所消费的实力与魅力。文化属性具有公共性,是民众共享部分,理应为大众生活所享有。淄博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极回应多层次民生需求,不断挖掘地域文化资源运用各种形式转换和表达,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借助文旅为载体,深入挖掘阐释齐文化内涵,策划实施一批重点研究课题,举办高水平稷下论坛、齐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持续推进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齐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做好稷下学宫等考古发掘和保护。加强琉璃文化、陶瓷文化、丝绸文化等地域文化保护利用,突出聊斋文化旅游区、颜神古镇等改造提升,强化传统技艺传承保护,增强文化淄博传播力、影响力。2023年“淄博烧烤”火爆出圈以来,作为淄博旅游定点单位的国家非遗“鲁派内画”保护单位和民俗游的张广庆内画艺术研究院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文化赋能,用好“出圈”流量,加强鲁派内画技艺传承和保护发展,突出文旅商品价值,以历史性、时代性为主线,通过蒲松龄等名人故事为主题创作出系列化具有淄博特色的内画文创产品,包括淄博烧烤内画壶、聊斋故事内画壶、淄博印象合绣球,龙年琉璃内画伴手礼等,同时积极参加政府组织或自发的端午节、五一期间走进八大局到民众生活空间绘制内画艺术,有效发挥美育作用,并开通直播宣传淄博独有的内画艺术;作为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点,集研发创新、展示展销、研学体验于一体并开放内画大师工作室,不断丰富“工业+旅游”内涵,助力淄博文旅发展。  

  讲好淄博故事,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积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扎实推进A级旅游景区品质提升工程,支持周村古商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快发展研学游、民俗游,培育城市漫游、休闲露营等新业态。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规划建设四网两廊旅游公路,提高住宿业发展水平。强化文化创意赋能,培育一批特色手造产业园区和主题街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沿黄河、齐长城精品文旅线路,加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以文化厚植国民集体记忆。  

  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社会治理理念发生转变,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淄博在文旅深度融合中,加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度,积极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定制公交专线,创建“5+N”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进一步提升城市书房等公共文化设施。培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举办音乐节、烧烤节、啤酒节等节会活动,提升城市时尚气质。通过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实施文艺精品两创双百高峰计划,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讲好淄博故事。  

  “淄博模式”以“舌尖”文化为切入口,通过文旅融合创新性发展,为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一个城市新样板。只有拥抱新时代,持续推动文化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落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内涵,方能成为21世纪全新的中国优秀城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神州遍地开花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本文系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2021—8)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青岛科技大学执行主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