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影视再生产的价值导向与伦理底线

——从《门前宝地》“二创热”谈起

2025-01-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门前宝地》是由徐浩峰执导,向佐、郭碧婷主演的动作片,上映于2024年9月20日。该片虽然市场遇冷,但在网上却因为向佐过于“用力”的表演而另类出圈,一时成为全民热梗,被广泛讨论。《门前宝地》也激起了一波“二创”热潮,许多自媒体通过解说电影情节、评价电影内容、截取电影片段、模仿电影表演、重新配音配乐、二次剪辑调色等方式对影片进行再生产,制作出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二创作品。 

  从目前《门前宝地》的二创作品来看,大部分是围绕向佐演技问题的批评、吐槽和恶搞。即便如此,仍有许多“云观众”因二创而产生对《门前宝地》的兴趣,进而选择付费观看原片。这也导致,《门前宝地》在流媒体平台的热度和讨论数甚至不输同期上线的《解密》《抓娃娃》《神偷奶爸4》等票房过亿的大片。当然,像《门前宝地》这样能吃到流量红利的影视作品毕竟是少数。而暑期档的《逆行人生》,就曾因为铺天盖地的负面舆论和批评性二创导致票房下滑。这意味着,对影视二创的影响评估和监督引导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其中存在的片面化流量导向、误导大众审美、侵犯知识产权等风险尤为值得警惕。 

  影视二创本质上是一种自媒体所主导的影视再生产行为,与传统影视再生产行为之间存在诸多差异。传统影视再生产是一种集中再生产,通常由版权方发起,主要围绕“特许权”进行系列化运作或跨媒介改编,投入较大,制作标准和规格较高,长期以来都是影视再生产的支柱;自媒体所发起的影视再生产是一种零散再生产,本质上是通过“文本盗猎”形式所进行的二次创作,通常发布于网络平台,形式更加自由,且成本低廉,市场潜力较大。 

  自媒体影视再生产的兴起主要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在前数字时代,影视作品主要通过摄影机实景拍摄,并依靠银幕投影和电视信号传输等方式单向传播,技术门槛较高,大众并不具备直接介入影视再生产的技术条件。数字时代,影视存储介质的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强了影视的流通性,使影视生产资料通过网络逐渐面向大众敞开,变得易于获取和使用。在此背景下,以普通观众为主体的自媒体借助现成的影视素材与便捷的数字创作工具,开始广泛参与到影视的再生产过程之中,由此重构了影视艺术的生产关系。AI工具的出现更是显著加强了大众对影视材料的处理和加工能力,进一步推动了影视生产关系的变革。时下,自媒体所主导的影视零散再生产在规模上已经超过了由版权方所主导的集中再生产,深刻地影响着当下的影视产业。 

  客观来看,自媒体影视再生产有助于加深观众与影视作品、观众与观众之间的联结,扩大影视作品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推动影视再生产的多元化和互动化。美国文化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就曾盛赞此类影视再生产行为,认为其通过对文本的“盗猎”来参与建构文本意义和进行自我言说,打破了主流媒体将影视受众视作“消极接受者”的刻板印象,具有消弭数字鸿沟、培养现代工作技能以及增强公民意识等积极潜能。然而,詹金斯所推崇的自媒体影视再生产主要由影视粉丝所主导,但随着自媒体影视再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许多流量主义的投机者也加入到影视再生产浪潮之中,导致了影视再生产的泛化和异化。由此,潜藏在零散影视再生产中的盗版、侵权、篡改、误导等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比如,在《门前宝地》的二创作品中,大量充斥着通过AI工具和剪辑软件对影片进行的恶搞,不仅改写了影片的情节,甚至还扭曲了片中角色的样貌和动作。像这样的作品,既不能体现出参与文化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也不具备对影片的致敬或批评意义,只是为了流量而制作的投机产物。 

  事实上,影视再生产既是一种基于现成影视素材的二次创作,也是一种对既有影视作品的批评和讨论。因此,自媒体影视再生产应当以美学为导向,以艺术为标准,遵从艺术创作规范,在发挥艺术想象力的同时自觉承担引领艺术鉴赏的职责。与此同时,自媒体影视再生产也应当尊重原作,坚守道德底线,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使用官方发布的预告片、宣传片、周边等作为物料,避免直接盗用受版权保护的影片资源,尤其避免歪曲和夸大事实,做出非客观的评价。 

  当然,影视再生产的“失范”主要是由创作环境的过度自由所导致,在目前阶段尚无法完全依靠用户自觉去对自媒体影视再生产行为进行约束,还需要进一步推动行业自律和相关监管,尤其是阐明影视再生产的法理基础,厘清自媒体和流媒体平台在影视再生产不同环节的权利与义务,以切实有效地规范此类行为。 

  【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数字时代中国电影的跨媒介发展研究”(2023M53393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新媒体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