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做学问的方法就是田野工作法,在田野工作法里有一个追踪研究法,也就是专注一个地方,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当积累到了一个较长的时间段,考察的对象也在逐步变化,人类学者可以根据这些变化,得出某些重要而深刻的结论。
我的田野追踪点在景德镇,当年我去考察时,发现古老的景德镇正在褪去它原有的文化肤色,朝着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我在这座城市长大,儿时的记忆在一点一点地消失。我觉得,自己需要将这座城市的传统记录下来,保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于是,我写了一本书《飘逝的古镇——瓷都旧事》。那是在二十世纪90年代末,该书出版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许多电视台和报纸相继采访报道,让我看到,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人们内心中那块柔软之处依旧保留着满满的乡愁。
近年来,我还是继续在景德镇做田野调查,看到的却不是古镇在飘逝,而是在一点一点地回归,甚至比我小时候的景德镇更“古老”。以前在城市中心的市政府、市公安局,还有国营工厂等,有的搬走了,有的拆除了。明清时期的御窑厂被重新修复,周边的传统柴窑、坯房、里弄都得到了重建,现在的景德镇市区成了活脱脱的陶瓷手工艺“古城”。我突然感到,我需要再写一本新书,那就是《古镇归来》。
最有意思的是,我在景德镇做了30年的田野调查,目睹了两次拆迁和建设。第一次是将传统的房屋拆除,建设成现代化式的厂房和楼房;第二次是将现代化式的厂房和楼房拆除,重新恢复传统样式。
表面上看来,这是一个人文景观的变化,但细究起来却是一个时代人们心态的变化,以前人们觉得传统是需要被丢弃的落后的产物,但今天却认为传统才是这座城市文化的精髓。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的改变,以前人们消费的是物质,到景德镇来买的是这里出产的瓷器。而今天人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消费文化,欣赏古城的景观,体验历史的厚重与沉淀。于是,城市成为了文化的容器和会说话的历史记忆。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土文化不再是落后的象征,而是当地人值得骄傲的本钱,也可以称之为文化的自信。以前谈到景德镇就很自卑的当地人,开始扬起了头夸赞自己的家乡,这就是一段历史的变迁。
以前人们总是说沧海桑田,那是指很久远的事情,但今天在短短的几十年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是景德镇的变化,也是整个中国和整个时代的变化。
(作者系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特聘首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