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
2024年,世界电影市场一片低迷,中国电影市场相比去年的上升局面,并不尽如人意。同时,多元创作、题材的探索呈现出新的亮点。
具体而言,2024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以开局兴旺(春节档)令人兴奋,年中略有跌宕令人担忧,暑期档票房大幅下滑略显颓势,到年末档期是否会出现爆款而令人期待。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400亿元人民币大关,截至12月1日下午,总票房为403.7亿元——总体而言,这个成绩相比往年同期并不突出。
以中国电影的发展态势和呈现的结果来看,2024年中国电影的内容和品质却值得一提,其依然还保持着中国电影人顽强的坚守和探索。本年度,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仍以中国本土电影为主,国产片在票房上全面超越进口片,占据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
通过市场观察我们发现,全球电影市场的走势,以及时代变迁中观众审美的微妙变化,都或多或少影响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观众审美趣味愈发多样化,从本年度观众群体的观影热情下降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即便是内容很有特色的优秀影片,观众也未必买账,院线上座率并不理想。其背后不可忽视的是一个时代观赏习惯的悄然转变,如电影类型固化带来的审美疲劳、短视频等娱乐方式转移了观影注意力。市场在变,观众在变,观众的娱乐方式也在变。无论是创作者、投资方,还是理论界、传播界,都需要在大众需求和审美上多做文章。电影人必须要有创新意识,以变求变,更好地研究观众、研究市场。
当然,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也有不少佳作呈现,产生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电影现象。比如,呼应时代主题的战争题材影片《志愿军:存亡之战》、反映社会问题的现实题材影片《第二十条》、开拓国际视野的纪录影片《里斯本丸沉没》、引起社会热评的高分影片《好东西》等,多元化的类型题材满足了不同兴趣群体的观影偏好和情绪需求。接下来,还有多部备受期待的影片上映,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热度。
202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我对中国电影市场的韧性和潜在发展空间依然充满信心。我期待,中国电影未来能散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还是那句话,只有赢得更多的观众,电影才能够赢得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教育部戏剧与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