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 通讯员 杨欣)10月21日,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承办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来自国内高校、研究机构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文化发展与传播的相关问题开展了学术交流与讨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宣传部、发展规划部部长、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陈彦辉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开幕式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陈恩维教授表示,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研究中华文化的海外、境外传播逐渐成为当前学术研究新的增长点。他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的创新与发展。北京外国语大学徐晓峰教授在致辞中阐释了中华文化传播的特点和内涵,并表明研究中华文化必须适逢其时,在国际交流合作的基础上,集众家之长,见贤思齐,推动中华文化与外语学科的融合。
学术会议以一场上午大会发言和两场下午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会上,来自全国各个高校的二十多位专家先后作了主旨发言,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四川外国语大学王晓萌教授以《北美汉学界中国断代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为题,以中国断代研究为中心,整合欧洲汉学重视语文学的传统、北美区域研究的跨学科优势和现代学科分类体系下自觉的方法论意识,形成了新的汉学研究范式以及学术共同体。陈恩维以《汤姆斯所译中国小说与中国女性形象西传》为题,以汤姆斯于1818-1824年间英译的三部中国小说为例,分析其所译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总结了19世纪初中国女性形象在英国被生产、传播的全过程,进而揭示了近代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女性形象的双向互动和交流互鉴。徐晓峰以《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通识课<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为题,结合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本科通识课《中国古代文学》,就如何快速有效了解、如何在比较中理解独特性、如何准确真实地传播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一是分体讲授的思路。课程对近现代以来对文学体裁的认识,并结合古代的文体观,将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分成诗歌、赋文、词、曲、小说五类体裁,每类体裁按时间概述其总的发展演变过程,并突出重要的时段以及作家、作品,做到点面结合、纲举目张。二是考虑到学校外语的传统优势以及学生可能从事工作的涉外性质,在讲授及阅读书目推荐中,有意增加中外比较以及古代文学在海外传播(接受、翻译)的内容。
来自《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向博老师则以“人口较少国家中文教育发展路经”为题,梳理当前人口较少国家中文教育发展现状,并探讨人口较少国家中文教育发展存在问题。针对于存在的不足之处,探究人口较少国家中文教育发展路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邱业祥教授以《何以为真?——理雅各的中国小说论》为题,提出在世俗视阈中,理雅各(以及一众传教士)的主张很容易被驳倒;而且理雅各显然也有意忽视了,18-19世纪西方已经开启了以符合历史真实或现实真实为文学标准和理想的小说转向。不过,理雅各之论仍然可以用来追问小说的超越性、超验性维度以及何以为真的要害问题。
王晓萌在会议总结中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国际交流和传播的形式,不断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