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赛)9月16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传播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传播论坛在京举行。国际传播分会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国内从事国际传播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新闻、外语类重点高校与研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首批30余家,致力于创新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促进国际传播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助力国家软实力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强调要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创新对外话语体系指明了方向。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在致辞中表示,国际传播分会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理论体系意义重大且发展空间广阔。北外将持续在国际传播分会中发挥担当作用,不断挖掘北外在全球语言、全球文化、全球治理三个领域的学科资源,推动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郁云峰指出,做好教育国际传播工作是时代之需、国家之需,希望国际传播分会能够发挥引领作用,将自身打造成为创新教育国际传播理论和政策的策源地、增强国际传播效能的智囊团、凝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引力源、提升教育外事战线国际传播力的助推器,成为成员单位和教育战线国际传播的重要枢纽。通过联接、协同、融合,形成教育国际传播的合力和共同体,为构建与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积极贡献。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徐和建重申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重要性,期待分会动员更多业界学者,以更多顶级研究成果推动实现国际传播、国家形象塑造,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阿尔及利亚-中国友好协会主席伊斯梅尔·德贝什表示,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巨大的影响力和贡献力。国际传播分会的成立,将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学习中国经验提供一个独特的平台。
当前,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已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更是摆在中国高等教育机构面前的一项时代课题。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表示,中国传媒大学愿与北外以及各理事单位一道,务实开展工作,携手将国际传播分会建好,全力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是服务大局,积极发挥国际传播的智库作用;二是协同发力,着力推动国际传播舆论创新;三是立足优势,大力培养国际传播优秀人才。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严功军表示,将整合资源,共谋发展,共同努力把国际传播分会打造成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和社团组织,为强国建设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贡献应有的积极力量。
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严功军表示,将整合资源,共谋发展,共同努力把国际传播分会打造成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和社团组织,为强国建设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贡献应有的积极力量。
会议选举产生了国际传播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当选理事长,他从“北外何为”与“国际传播分会何为”两个问题出发,阐述了北外和国际传播分会的担当与愿景。他指出,国际传播分会将致力于构建国际传播教育、研究与服务共同体,联合国际传播学界专家和业界精英就中国国际传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展开联合科研攻关。在社会服务方面,分会将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全球胜任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培训工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外人文交流。
随后举办的首届国际传播论坛以“国际传播与跨文化理解”为主题,来自新华社、中国日报社、中国外文局等业界专家与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的学者就国际传播前沿实践、人才培养与分会的成立等议题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