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论研究》
任雅仙/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22年,美国政论家W.李普曼出版了《舆论学》一书,引发了社会对于舆论与政治、舆论与媒介、政治与媒介、政府与媒介和公众等关系之间的再思考与再认识,促进了舆论学研究的深入发展。100年后的今天,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传媒形态趋于多样化,网络舆论迅速崛起并对现实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对网络舆论的认知与应对则成为一项亟需加强研究的时代课题。尤其当前,通过互联网技术融合不同媒介形态后所建构出来的具有高度融合性的新型媒介系统,融媒体的出现更是导致中国舆论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为融媒体环境下舆论学的研究提供新的机遇,也为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个背景下,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任雅仙副教授的《融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论研究》一书,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就显得尤为突出。
任雅仙副教授的《融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论研究》一书,同时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视域下的宗教传播及其法治化研究”(15BZJ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该研究立足于中国大力推进融媒体发展、提高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需要,对网络舆论的界定、网络格局的变迁、网络主体及其心理、网络舆论的载体等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案例对2008-2018年十年间的媒介融合发展的不同阶段中网络舆论的不同特点、变化及发展趋势展开研究,在总结当前中国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应对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基础上,探索了一系列对策,重点提出了“网上网下互动仪式链”的应对模式,其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融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论研究》通过对网络主体、网络群体以及传播载体进行分析,概括出了在融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主体及传播载体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从而发展和丰富了在融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主体和传播载体研究的相关学术成果和传播理论。作者对网络公众和网络群体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网络舆论中的其他网络群体比如网络政府群体、网络商业群体、传统媒体网络群体以及普通网络群体进行了研究,然后从传播心理学入手,对网络个体心理、网络群体心理和网络舆论中的群体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使得对于网络主体和网络群体在融媒体环境下的特点得到了更加深入的认知。书中对媒介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个有代表性的舆论载体包括网络论坛、博客、新闻跟帖、即时通讯工具、微博客、微信、短视频的特点、功能及对舆论的影响展开了分析,从而有利于从传播载体角度对网络舆论的发展与变化有更清晰和深入的认识,这个角度在国内媒介融合过程中网络舆论的传播载体研究中是少有的。
第二,《融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论研究》通过媒介融合初期的网络舆论分析和对于深度融合过程中网络舆论的变化与发展的研究,得出了在媒介融合初期到深度融合期的网络舆论的传播特点和发展变化特征,从而为应对融媒体环境中的网络舆论特别是融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支撑。《融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论研究》对传统媒体与网络载体对相关突发事件的实证比较研究,并对网络舆论中主要变量间的相关性情况的检测与分析,得出了媒介融合初期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的传播特点、生成机制;通过梳理2008-2018年十年间的相关主要文献,得出在新技术新媒体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在媒介融合程度不断深入过程中,网络舆论呈现出的发展特点与变化轨迹,作者着重从网络舆论总体趋势、网络舆论主体、网络舆论客体与网络舆论自身四个方面来总结十年来网络舆论之变。这是对中国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十年中网络舆论的一个总体观照。
第三,针对融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融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论研究》提出了独到而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应对方案和治理策略,从而为我国政府应对相关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建议。作者分析了中国政府对网络舆论的认知及应对现状,认为在一系列的网络事件和突发事件中,中国政府逐渐意识到网络舆论重要性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对网络舆论的认知与应对。而运用SWOT分析模型,作者分别对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应对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客观而清晰的分析,得出了一系列具有借鉴性和规律性的结论。研究认为,中国政府对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应对非常重视并试图加以科学应对和有效管理,但是在实际的引导过程中却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对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决策咨询建议,特别提出了要构建“网络舆论网上网下仪式互动链”,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在现实世界中,但在融媒体环境下,事件的进展处理情况又随时在网络舆论的关注之下,因此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实际上是“网上网下”两个情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而从仪式互动的角度来看,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引导实质是一个网上网下“仪式互动链”的过程,要想达到网络舆论引导的最佳效果,事件现场的仪式互动与网络中的仪式互动必须要相互结合同时展开。
该专著通过纵向追踪与横向个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把握了媒介融合不断深入过程中网络舆论发展、变化的脉搏和“痛点”,力图探索社会各界互动与疏通的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使社会可以“活血化瘀”、健康发展,并提出了自己对于融媒体环境中网络舆论的应对措施与相关思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较强的创新性。既为后来者对融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学术启发,也为党政部门的网络舆论应对、引导与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性参考。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