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返乡青年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尤其是2024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回乡。目前,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近1300万。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有望超1500万。我们总是说,推动城乡之间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其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数十年前,为了更好的生活,数以亿计的青年从乡村流动来到城市;而今,不管是什么原因,千万级人口逆向流动的现象已经出现,他们回到乡村,为了活下去,一定会做点什么,这客观上就推动了乡村振兴。而从学科的角度来说,人的流动是最大的传播。
2024年夏天,我就接触到一个00后返乡青年卢蕴彬。见面的第一句话,他问我,你知道一只鸡下一个蛋要多长时间吗?我脱口而出,30秒?1分钟?他说,错!需要20—30分钟。我震惊了。
他在浮梁县的一个山村里养鸡,浮梁县,就是白居易“前月浮梁买茶去”的浮梁。他把自己的项目叫做“有个机会”,想能给自己,也给别人带来一个机会。因为现在有很多青年,不是出自名校、没有各种资本,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他们被迫白手起家返乡创业。怎么办?他希望趟出一条路来。
半个世纪前,这里是一所知青学校,他爷爷是这里的最后一任校长。大学毕业后,他去广东赚了点钱,疫情暴发,他就回到了家乡,把爷爷生活过的、已经废弃的小学租下来了,并在后山养鸡。
小卢的项目很有趣。
首先,他制造了一些关于“鸡”的话题,比如直播鸡的奔跑、鸡的飞翔、鸡的交友、鸡如何生蛋,以此吸引流量。但他只搞直播不卖货,观众们只好私信询问,这样就把线上流量划到私域的池子里来了。
其次,他利用自己的在地社会关系,去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居委会做公益讲座,传播正能量,举办乡村“吃鸡节”,通过线下的方式认识并吸引了一批高素质的家长和居民。
最后,他卖鸡、卖鸡蛋、卖茶叶,甚至把煲好的鸡汤配送给同城的客户,主打一个健康可信。他说,我就在村里,产品就不会有问题,因为你随时可以来找到我,村民们也不会放过我。
小卢的故事对我的触动在于,我一直在思考,乡村的未来在哪里?它不可能复制城市的模式,也不可能回到传统的乡土社会。城乡融合是唯一的出路。城乡融合的主体,不可能是空心化乡村里的留守老人,只能是这样一批返乡入乡青年。但问题在于青年返乡入乡,没有外卖没有商场,也缺少就业机会,他们能呆得下去吗?
小卢让我看到,农业可以这么玩,秋后我让一个硕士生去村里住了一个月,定点深入观察,他回来告诉我,生活太有趣了。他们会很认真地做实验比对什么锅炖鸡最好吃;他们还会和鸡斗智斗勇,逼得一只鸡挑战极限,飞上七八米高的大树;他们还会每天去巡游村民们的菜地,看看谁家的菜吃不完了,帮着吃一吃……一边玩耍一边直播一边赚钱。这是在用年轻人的方式重新打开乡村。
乡村建设是需要情怀的。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这批90后、00后的返乡青年,既了解城市又了解乡村。他们用自己把城乡连接起来了。在这里,我看到了未来乡村。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