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信息化时代潮流 奋力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第二辑)

2024-04-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十年来,信息化既为我国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有利契机,还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对信息化的新形态,我们要顺应信息革命时代潮流,抢抓数字化发展历史机遇,进一步优化政务信息化服务、共享信息化成果、激发信息化驱动力,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xwcbx/rdjj/202404/t20240419_5747035.shtml

  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重塑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形成了诸多宝贵的时代精神和发展主张,提升改造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互联网发展、信息技术革命、数字中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形成了引领网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蕴含着反映网络技术进步、人的网络活动特征、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主张。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xwcbx/rdjj/202404/t20240419_5747044.shtml

  网络舆情治理,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政权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党和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做出系统性应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网络舆情治理的重要论述,是党对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规律的深刻总结,明确了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原则要求和方法路径。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的全新环境,科学认识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生成演化机理,开展综合研判、因势利导、精准治理。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xwcbx/rdjj/202404/t20240419_5747041.shtml

  网络引导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从而进行参与、表达和监督,核心机制在于“共识性对话”,它要求舆论引导从以往的“独白式单向引导”走向“共识性多元对话”,在对话沟通中消解差异、寻求共识。从主体性的分析角度切入,党和政府作为网络引导舆论的主体,始终应当坚持舆论引导的党性与人民性,注重把关和议程设置,直面社会的焦点与热点问题,回应好社会的核心关切,以对话的有效性实现引导的持续性与全过程性,实现党心与民心相通、夯实民心政治的基础,进而增强公众对党和国家的政治信任。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xwcbx/rdjj/202404/t20240419_5747045.shtml

  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与安全,实施网络安全重大战略和任务,构建大网络安全工作格局,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有序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新理念引领下的高质量发展是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的重要支撑。要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同步推进,在实践中找到二者的平衡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在制定网络发展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到安全因素,确保信息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在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时,也应注重为信息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只有实现发展和安全的良性循环,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持续繁荣。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xwcbx/rdjj/202404/t20240419_5747052.s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