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治理,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政权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党和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做出系统性应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网络舆情治理的重要论述,是党对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规律的深刻总结,明确了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原则要求和方法路径。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的全新环境,科学认识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生成演化机理,开展综合研判、因势利导、精准治理。
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社会产生的数据量激增,数据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202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2.24亿;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且这些数据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基于海量的数据和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应用,我们已经迈入了一个信息数字化的时代。社会运转的全数据化、信息数据的数字化和算法运算,让我们的社会在数据数字化转化下变得更加清晰可辨,也具有了更强的可计算性。这也标志着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正在将我们推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与之相伴随,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正在到来。智能时代下,社会形态也在发生着改变,以往限定于一定物理空间的“固态社会”开始逐渐向时空“脱嵌”的“液态社会”转变。
技术的革新与社会形态的变革必然带来社会传播模式和网络舆情治理方式的变化。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推荐、机器学习等创新科技的驱动下,技术也在重塑传播格局。一方面,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人人都是麦克风”,信息的生产主体日益多元化、庞杂化,网络机器人水军、算法分发等人工智能技术让网络信息的传播也呈现出新趋向,网络舆情传播中的谣言、极化等现象日益凸显,这都给网络舆情治理带来了新的危机与挑战;另一方面,物联网的发展助力网络舆情全时、全程、全景监测,日益普及的摄像头监控、传感器监测、大数据分析让网络舆情治理从单一的事后应对向“事前预防化解—事中监控疏导—事后精准快速反应”这种面向全过程的舆情治理模式转变。总之,智能时代,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需要充分发挥技术变革所带来的优势与机遇,推进智能技术与网络舆情治理方式的全面有机融合,以开创智能时代下网络舆情有效治理新格局。
转变治理理念,大力提升网络舆情治理智能化水平
智能时代的网络舆情治理,需要运用新技术赋权舆情治理,实现“以技治技”。要切实转变治理理念,树立智能化治理思维,强化应用,真正实现智能技术对网络舆情治理的赋权。网络舆情治理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要深入学习、全面了解智能技术,并善于使用智能技术进行舆情治理。同时要高度重视智能技术在网络舆情治理方面的应用和开发,注重将传统舆情治理方式方法与大数据、智能技术相融合,不能在实践中将二者割裂甚至对立,而应当有机融合智能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和传统舆情研判技术,关注专家分析与智能技术的协同,将人的价值与智能技术的优势相结合,充分发挥出智能技术在监测、识别、分析、预测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机制、演变规律方面的作用,切实提高网络舆情数据分析和决策预判结果的准确度。
强化算法治理,充分运用算法技术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网络舆情治理
算法分发式的信息传播机制虽然可能造成信息茧房,形成舆论极化,但也能让无形的网络舆论在传播中变得“有迹可循”,从而为网络舆情的精准引导提供了新的途径。首先,可以通过科学分类、精准推送来强化正向引导。在热点话题、网络突发事件和社会重大事件的舆论中,有着不同利益诉求和价值观点的人群会被智能算法划分为不同的舆论群体。舆情治理相关部门可以借助算法推荐对用户进行画像,根据画像结果对不同的舆论群体进行更精准的议题策划与设置,通过精准的议题内容个性化推送,来增强舆论引导的感染力与影响力,这也有利于打破认知偏见,凝聚社会共识。其次,可以通过发挥算法推荐机制强大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发布能力,为破除谣言、发布真相,重塑民众对真相的认知提供有效手段。网络谣言之所以泛滥,主要就在于当一个事件发生之后,相关信息传播的模糊性、不一致性导致真相难以分辨。而基于智能算法技术驱动的信息传播平台能够第一时间搜集信息、整合信息、分析信息,凭借其强大的预判能力、信息聚合与精准推送能力,在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做出应对,及时推送关于事件的权威信息并持续更新议题动态,做到对舆情的全过程引导,及时掌控舆论话语权,让真相不再被遮蔽,有效消除谣言滋生的土壤。
实施大数据治理,构建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网络舆情监测、分析、预警系统
智能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现实中人的各种行为、反应都通过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被迅速“镜像化”投射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镜像世界”。这为对现实社会和个人行为进行数字化和全方位监测提供了可能,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分析就能够通过对镜像世界的监测来实现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和了解。首先,我们需要对所有网络信息进行搜集和监测,这是进行预测研判的基础。其次,面对获取的海量结构化、非结构化的多源异质数据,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数据挖掘,从中探寻规律,找出异常,厘清风险,以更好地进行研判、预测、预警。以往的网络舆情治理分析更多地关注网络上大众话语表达的内容层面,智能时代的网络舆情大数据分析则需要通过内容分析来探寻其背后的大众情绪、社会心理、利益诉求与可能行为,以增强网络舆情的预测、预警能力。最后,在组织上,需要建立一个纵联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横跨政府各个相关部门,外联相关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网络舆情治理大数据监测预警处置平台,以实现信息共享、算力共享,真正发挥出大数据监测、智能化分析的优势,做到对网络舆情的全面监测、精准预警和及时处置。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自媒体时代网络公共事件的舆情疏导与治理机制研究”(批准号:2022BSH01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审核:尹书博
责任编辑:张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