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媒体融媒发展现状与展望

2024-01-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在二百多年的海外华文媒体历史当中,由华侨华人主办的华文媒体,投身于文化传播和文化教育事业,以传播中华文化为使命。然而,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华文传统媒体逐渐式微,众多华文媒体人在媒体运营与文化传承的道路上面临诸多困难。与此同时,华文新媒体登上历史舞台,发挥全球化、跨媒体化的电子传播优势,解构了华文报纸在华人社会的话语权,重构了华人社会的传播生态。

  19世纪50年代开始,华侨华人创办的华文报刊在华人聚居的国家相继出现。中日甲午战争以后,由于国内政局发生剧烈动荡,各派政治力量纷纷到海外创办报刊,宣传政见,海外华文报刊也因此具有了越来越鲜明的政治色彩。辛亥革命后,华文报纸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此时创办于马来西亚的《南洋商报》与《星洲日报》是影响比较大的两份华文报纸,它们对增强华侨爱国爱乡、服务桑梓的热情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在其他国家,华文媒体的发展呈现起伏的状况,在旧金山湾区、纽约、休斯敦等地,都有不止一种甚至一二十种华文报纸在同时出版。这些报刊各以特点取胜,在各自的读者中传播信息和知识,是华侨华人和留学生的重要读物。20世纪90年代,华文报社开始扩大业务,开办华语广播。旧金山市的《星岛日报》自1996年起开辟每周五天播出的两个粤语节目,1997年又开辟另一个普通话节目。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家华文报纷纷成立网站,吸引更多读者,并为受众提供更多的阅读便利。

  当前,华文传统媒体受新冠疫情与新媒体的双重夹击,营收下降,市场萎缩,运营困难,而华文新媒体呈快速发展势头,不但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受众,而且逐渐解构了华文传统媒体的话语权。

  从经营状况来看,华文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的收入下滑严重,维持纸媒运作的广告几乎流失殆尽,财收受到严重影响。例如受纸媒广告和订阅收入下跌影响,新加坡报业控股的营运收入在2019年8月31日至2020年8月31日的财年中,媒体业务首次出现了亏损,亏损金额为1140万新元。许多华文报纸停止纸媒印刷,转向网络办报,同时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与读者、受众保持密切互动。

  华文媒体主动应变,积极向新媒体方向发展,根据新媒体的传播规律,重组集团架构,建立符合新媒体运作规律的公司实体,从而在开拓新媒体市场中取得了良好回报。如马来西亚星洲媒体集团创设网络媒体,建立了跨媒体传播的综合性平台,是迄今为止人们了解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东南亚华人的权威信息渠道。一些有实力的华文媒体应用新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技术,以提高新闻传播的有效性。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旗下《联合早报》《新明日报》)与华为合作,从多方面着手推进数字转型,提供云平台服务,朝智媒体、大数据信息发布和个性化算法方向发展。在美国,《侨报》实现媒体融合,不仅建立了网站,而且加快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建设,建立跨媒体传播的综合性平台,集报纸、手机、网络于一体,打造出适应新时代新受众需求的媒体航母,为华人提供新媒体信息服务。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中,海外华文传媒经过转型,逐渐形成了网络化、全球化、跨媒体化的新现象。传播全球化展现了海外华文媒体从单媒体到多媒体的内涵扩展。一是单种媒体密度的提高,信息传播更加密集,表现为扩版和内容的丰富性。二是从过去的单一媒体发展到现在的多种媒体共存互动的局面,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现象,特别是电子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与成熟,使得华文媒体可以突破国界、地域等方面的局限,实现跨区域传播。

  华文传媒是华侨华人宝贵而独特的资源,在传播中华文化、开展民间外交、宣传介绍华人社会、展示和塑造海外华人形象等方面均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华文传媒加快融媒速度,发挥桥梁纽带功能,通过文化传播的软性诉说,实现传播中华文化、创造新的生存空间等目的。

  华文媒体朝融媒方向发展,帮助传统媒体重组媒体的架构,推动媒体改革,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促成了一个立体、多层次、跨媒体和全球化的传播网络。抓住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重点发展新媒体传播领域,并根据新媒体的特点在业务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不仅继续维持华文媒体的影响力,而且还为受众提供了新的信息分享网络,其因应媒体融合而实现的一系列变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快华文媒体的融媒进度,增强其传播力与影响力,生产优质内容,提升吸引华侨华人以及当地主流社会的能力,既是华文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重点,也是其获得融媒发展中资源重组并获得新的发展力量的起点。

  (作者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