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成效与进路

——基于对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的追踪研究

2024-01-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报业是党的新闻宣传的重要阵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和媒体融合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我国报业持续加强舆论引导力、信息传播力、社会影响力和媒体公信力建设,加快融合创新,媒体融合发展得到了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深度推进。

  报业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特点与成效

  产品服务新:强化技术赋能,资源能力加快向移动端与数智化聚集。纵观现阶段的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通用型前沿先进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赋能作用十分明显,大数据、数据库、流媒体、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成为应用频次最高的5种技术。与此同时,以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各省级党委机关报为龙头的报业创新主阵营,已初步构建了以移动端、数智化创新业务为核心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全媒体创新业务在组织内部的战略支撑作用明显。

  用户关系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借助新表达实现新服务。近年来的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越来越呈现出“内容转服务、读者变用户、资讯成系统、栏目平台化”的新型用户关系特征,与传统互联网新闻资讯服务明显不同的新产品形态、新服务模式构成了创新案例的主力阵容,如健康知识传播和线上诊疗咨询、旅游大数据平台、师资能力提升、社区康养服务、助农直播等。

  组织形态新:重塑组织架构,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研究发现,报业第一梯队的创新案例普遍都非常重视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变革。大多数创新案例表现为通过业务流程创新,将组织架构转向以全媒体中心为核心的一体化平台建设;运行机制转向资源共享型的一体化内容管理和内容分发机制建设;人事制度转向以复合型能力培养和虚实结合任用为主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分配制度转向原创内容精品化程度和全媒体影响力指标支撑的多元绩效模型建设。

  发展模式新:多维开放协同,内容产品服务的新价值场景涌现。报业深度融合发展阶段的发展模式已由媒体融合初级阶段的“报”“网”“两微一端”“一号”向更加宽阔的多维纵深突破。据不完全监测,目前有17种业务类型成为报业机构较为普遍的新业务发展模式选择,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新媒体品牌栏目/活动、全媒体内容传播矩阵、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技术平台系统、智库服务等。这些业态均有不同的价值变现形式,报业机构往往选择其中几种进行叠加,构建复合型的价值体现和发展模式。

  报业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实践路径

  系统性创新,平台化发展。近年来,国内报业以建设“四全媒体”为目标,积极构建“报网端微屏”各展所长、互为补充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已涌现了一批实现新闻生产传播链重构的融媒体生产传播平台、新型主流媒体矩阵、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国际传播平台,充分彰显了系统性创新、平台化发展的方向路径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全媒体生产,精品化供给。近年来,国内报业在优质内容供给方面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创新案例,这类案例的突出特征是全媒体生产、精品化供给。无论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时代精神的宏大叙事,还是深耕垂直领域强化民生和社会服务的专精特新呈现,都有形式新颖的精品力作输出,涉及时政、司法、财经、医疗、体育、交通、自然资源等众多行业领域。

  专业类信息,垂直化服务。中央行业类报纸出版单位及地方行业类、生活服务类报纸出版单位,充分利用品牌影响力和内容资源的专业化、权威性优势,针对专业领域提供独具价值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推出了垂类信息聚合平台、专业数据库、知识服务平台、行业智库服务、职业培训等创新业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我国中央和地方两级行业专业类媒体的新格局。这类创新案例多选择深耕垂直领域的信息服务和行业治理服务,产品或服务项目呈现垄断性、权威性、专业化、精准化的特征。

  智慧型枢纽,社会化连接。当前,报业发挥主流媒体影响力和公信力,建设智慧媒体、打造智慧政务、承担智慧城市运营项目等,就是“通过智慧型枢纽,承担社会化连接,实现新型主流媒体价值”的创新发展模式。一方面,将政务资源转化为媒体内容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将信息服务和商业价值融入传媒生产运营的全流程,真正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

  报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着力重点与破题之道

  尽管当前阶段国内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明确了一些可行的路径和方法,但随着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迁,传播生态仍将持续改变,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仍任重道远。报业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新征途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形成突破:

  做好战略规划。报业在推进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时,应始终坚持系统性思维、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从全局出发将国家战略、行业规划转换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行动计划;应明确创新主体地位,让权威、专业、原创、精品内容稳居产业创新价值链的顶端。

  树立产品思维。互联网传播的产品力建设,应重点在内容的选题价值、视觉体验、交互友好性、表达方式、品牌调性等方面精耕细作,此外,还应在产品或服务项目的安全性、兼容性、稳定性、用户体验、可量化数据、个性化服务能力等方面用心打磨。

  强化精细运营。在抓好基础运营,保证线上内容足量按时更新外,应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支撑,有针对性地适配细分市场和目标用户,通过算法匹配,及时跟进反馈用户需求,及时优化,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精准化服务。

  建设创新型队伍。除了要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提升组织内部的创新接纳度和风险包容度外,应确立创新业务的组织位势,缩短创新业务的决策路径,构建与新业务相匹配的绩效考评和人才激励体系,同时,应破除来自于“人”的创新障碍。

  (冯玉明,华闻传媒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耿晓梦,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