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招聘
学科体系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 招聘
志鉴中国
社科关注
社科要论
社科好书
社科青年说
网络强国论坛
社科融媒体
网刊
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新媒体矩阵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论五四时期小说的叙事结构
2025-04-15
作者:
赵文兰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
字体放大
字体放小
微信公众号
—
分享
—
链接已复制
摘要:
小说的意义是潜在的,需要借助有意味的叙事形式来揭示。在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下,五四作家积极探索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以传递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体认。横截面和开放式结尾等淡化情节的结构碎片化地呈现了现代生活,以顿悟揭示人生的真谛。多叙事层的框架叙事,借助自我指涉,达到“镜—文本”的叙事效果。时间倒错和空间并置的时空结构,将现实与回忆、梦幻与联想交融,共时呈现人物的原初境遇。另外,中国文学传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五四作家的小说结构带有一些民族性特征,表明其对西方小说接受的变异:小引与正文互为镜像,共同指向作品的主旨;叙事空白与“白描”悄声传达了潜藏文本,营造出含蓄的叙事效果。五四作家对现代小说叙事结构的开拓创新,确立了他们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五四作家;小说;叙事结构
作者简介:
赵文兰,女,文学博士,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2BWW012)的阶段性成果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张雨楠】
社科推荐
跨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
学深悟透守初心 细照笃行强担当
高质量发展新型企业智库
建设高层次数字创新人才高地
为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