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9月21日,第六届城市文学学术年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城市文学。
学术年会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陈福民研究员致辞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认为,城市文学的命名方式是中国文学特有的现象,“城市文学”这个概念不是自明的,需要认真反思,它创造了新的劳动关系。过去我们把“城市文学”当作题材性的事物,城市文学不仅仅是描写高楼大厦、街道、古城楼,还需要深入到中国社会漫长的农业文明中的生产结构和人的情感结构中。“城市文学”在根本上是文明概念。我们在讨论“城市文学”的时候是在讨论文明,而不是文学类型。“城市文学”有更复杂的表达形式,意味着对传统文学体裁的突破。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院长赵辉致辞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院长赵辉表示,“城市文学”作为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积淀,更映射出时代变迁中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第六届城市文学学术年会的召开,不仅是对过去一年里城市文学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对未来研究方向的一次深入探讨与前瞻。
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宁肯作主旨发言
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宁肯谈了“城市小说的味道——京味小说的再思考”。他认为,如果一个城市有了标签,反过来也会抑制对这个城市的挖掘。京味其实遮蔽了对真实生活的表达。宁肯近期出版的小说集《城与年》写的是 20世纪70年代的北京,里面用了京腔,但没有营造京韵,在那个贫乏的年代,强调京韵是不真实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沈庆利教授作主旨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沈庆利以“‘乡下人进城’:百年海峡两岸文学的一种比较”为题作了主题发言。他以两岸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轨迹切入话题,认为城市是人类文化伟大的发明,城市不仅是生活方式,还是一种价值观念的彻底转变。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李玲教授作主旨发言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玲认为,老舍有三副面容。一副是当老舍面对北京风景时的安恬的面容;第二副是思考人的命运的面容;第三副是谑笑的面容。老舍写北京的时候有故园意识,他写出了北京平民生活的诗意,有一种悠然见南山的从容,有一种都市的乡土性。
《青年文学》杂志社主编张菁致辞
《青年文学》杂志主编张菁提出,这届会议的主题与《青年文学》的主题不谋而合。青年、城市和现代化正是青年文学的关键词。从2017年到现在,《青年文学》一共发表了133篇“城市文学”的小说和散文,其中被转载60多次。“城市文学”的写作越来越成熟,成为文坛瞩目的领域。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王德领教授作主旨发言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王德领教授的主题发言围绕新时期以来北京文学中的风景书写展开。他认为风景包括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叙事文学的风景描写非常少,风景描写在小说中逐渐消失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根源在于中国文学已经由乡村叙事转变为城市叙事,尤其是青年作家的小说更是如此。古典小说中的风景与现代小说中的风景有较大的区别。20世纪80年代的北京风景是一种京味风景,自然风景退隐,老北京的人文风景凸显。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风景是一种物化的风景,在邱华栋的小说中,自然风景已经不见了,京味文学里的人文风景也消失了,只有时髦的“物”在展露自己。
分会场交流研讨现场
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100余人与会,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城市文学研究”“人工智能与文学研究”“智慧城市与文学”“古代文学中的城市文学地图研究”“空间美学与城市文化研究”等议题展开讨论。
与会学者合影
2014年至今,由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发起的城市文学论坛已经举办了六届,并出版了系列集刊《城市文学地图》,致力于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学术思想交流的平台。
本届城市文学学术年会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青年文学杂志社联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