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3日,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分会2024年年会暨第八届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齐齐哈尔举行。
一、学科发展的新思考
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当下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有鉴于此,与会代表围绕学科建设、坚守中华立场等议题发表了意见和看法。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分会会长、西南民族大学徐希平教授表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讲好中国故事,是民族文学研究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史料发掘整理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要进一步思考中华民族文学史料研究的优势和面临的难点。
齐齐哈尔大学副校长丛喜权表示,此次会议是促进齐齐哈尔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契机,学校将持续推进民族文学史料、新出土文学史料、地方文献学史料及口传文学史料的发掘传承和整理研究,不断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开辟新思路、拓展新途径。
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李维杰认为,与会学者探讨中华文学多元一体的历史,以及深度解析经典文学史料和发掘整理新材料,对推进中华文学的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分会顾问、西南民族大学原校长曾明深入阐述了“创新何以成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他从中华文明创新性的历史与传统根基切入,强调追根溯源、尊重传统基础上的革新与创造。大连民族大学教授李晓峰以“史料学:‘遗憾之学’精神魅力”为题对“少数民族文学”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进行史料追索,认为史料学具有“遗憾之学”的特点。
二、文献整理的新进展
文献保护、整理是民族文学史料研究的根基,参会学者分别从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民间文学等角度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徐希平介绍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汉语诗文集丛刊”的进展情况,他表示该项目已经整理了150多种文集,并有国家出版基金支持,希望能做成传世精品。齐齐哈尔大学李秀莲教授通过对“嘎仙洞祝文”的分析,揭示这一出土文献的重要价值,并重点对鲜卑祖源地与嘎仙洞关系、祝文的文学叙事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此外,对有关廼贤等新发现材料的疏解都是近些年文献发掘、整理的新成果。
四川大学陈思广以新发现的两篇文献“梁实秋《读〈骆驼祥子〉》”和“华思《评〈骆驼祥子〉英译本》”为中心,讨论了“史料发掘与《骆驼祥子》研究视野的新拓”问题,阐述了相关文献在纠正以往研究偏差和拓展新视野方面的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吴晓东研究员聚焦“民间文学搜集的回顾与思考”,从多维视角探讨了民间文学资料搜集的复杂性,强调民间文学史料搜集目的对方式和内容的决定性影响,进而提出相关史料搜集的伦理与学术规范。其他学者则从历史、现状与未来的维度,论述了三大工程、数字化转向、创造性转化在民族民间文学史料传承与保护中的价值意义。
三、专题研究的新发现
专题研究所呈现出的丰富性和突破性是本次会议的又一亮点。相关研究从议题上看,可分为作家文学、民间文学两大面向。
在作家文学方面,西北民族大学多洛肯教授围绕“旗营空间的文学重构与江南身份认同”问题,在梳理和分析旗营物理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柳营谣》所反映的旗营文化空间中满蒙文化的遗存与转变。内蒙古大学米彦青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心得,以“制度•思想•文化:清代蒙古族汉诗研究”为题,分析了清代蒙古族汉诗研究的困境,并提出了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强调应该从制度史、思想史和大文化史的角度去理解和挖掘相关文献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西南科技大学孙纪文教授的报告“五华书院:嘉道年间多民族诗人栖居的文学空间”,通过对五华书院的个案研究,展示了嘉道年间云南多民族文学交融的历史场景,分析了其诗学价值。此外,与会学者还从文化认同、文学交往等多个角度对各时代多民族文学交融的历史、内涵进行了考证分析。
在民间文学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丹珍草(杨霞)研究员的报告“格萨尔史诗史料体系、话语体系与理论体系实践模态”系统阐释了格萨尔史诗史料体系涵盖口述史料、书面文献、档案汇编等多种类型史料的多模态特质,又由话语体系讨论其多声部的审美模态。其他学者通过对民间故事、民族音乐等的分析,揭示了民间文学、艺术在构建民族认同感中的重要作用。
黑龙江省达斡尔族研究会会长吴焕军以“达斡尔族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整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为题,探讨了达斡尔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另外,齐齐哈尔地方学者对东北多民族语言、神话、史诗、民间信仰的研究也给与会者以诸多启发。
会议开幕式由齐齐哈尔大学教授吴丽华主持,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分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原副所长汤晓青编审以及徐希平教授主持主旨报告。闭幕式由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分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吴刚研究员主持,各分会场评议人分别进行小组总结,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姜波和徐希平分别致闭幕词。会议由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分会、齐齐哈尔大学主办,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全国3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学会秘书处执笔)
(执笔人:李锋,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