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李永杰 通讯员 骈曼)3月29至31日,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外国文艺理论研究分会第二届年会暨“二十世纪西方批评理论的反思与重构”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二十世纪西方批评理论的反思与重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论坛开幕式上,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许德金代表主办单位向学者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中大外院作为中大的创始院系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是众多外语名家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外语人才。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外国文艺理论研究分会会长徐德林在开幕式致辞中对本次年会的主题“反思与重构”进行了破题。他指出,“反思与重构”既是对上届年会主题“历史化”的延续,又是对新思维和新方法的召唤。他认为,面对外国文艺理论研究的新情势,我们既需要反思理论功能效用的问题,走出封闭的小圈子,找到新的生长模式;又需要克服影响焦虑,吸收一切具有示范意义的中国文学批评界的理论成果,重启和重构中外理论之间的对话。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程巍从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引进切入,揭示出学科设置中的政治无意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傅修延教授围绕“消极美学”的三种意涵即消极能力、消极美德和消极自由,借助诗人济慈的消极能力说,对关键词“消极”进行重新阐释,释放了“消极”的积极力量。浙江工商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蒋承勇对西方典型理论进行了当代阐释,他总结出三种典型类型,即观点-性格理论、环境-性格理论和抽象-象征理论。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教授杨乃乔对译入语“后殖民主义”进行了仔细考辨,认为所谓后殖民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殖民主义。
中山大学教授范劲勾勒了卢曼系统论在思想史中的位置,卢曼的非确定性世界观是对先验哲学和经验哲学的双重超越,处理的是人以外的位置问题,是对主体的超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靖聚焦美国学者门肯与白壁德长达数十年的学术争论,进而重新反思何为批评与批评何为的问题。厦门大学教授吴光辉以日本新生代女性作家川上弘美为例,说明了遗忘和说谎在文学叙述中的作用。云南大学教授孔朝晖介绍了“活着的巴赫金”的历史活动轨迹,认为
“巴赫金小组”对其思想的转型和多样化理论话语的形成起到了直接性的影响作用。广州大学教授李茂增比较了歌德和马克思对世界文学的不同看法,在厘清世界文学边界的基础上,使世界文学也即“使世界成为世界”的世界文学在全球化时代作出应有的贡献。许德金追溯和反思了西方的共同体概念,共同体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分三个阶段,即解构前的共同体、被解构的共同体和全球化时代的共同体,全球化时代呼唤建构共同体的新方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于奇智介绍了”法国理论“的欧陆起源,
20世纪60年代进入美国的所谓“法国理论”集中体现了后现代思潮下思想家对笛卡尔、海德格尔和巴什拉等所代表的欧陆传统的挪用和创造。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后亮反思了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当下意义,他认为文学批评应放弃不切实际的许诺,首先完成学科化才能进行跨学科,从而避免跨学科热潮下学科身份的迷失。山东师范大学教授于冬云介绍了印度裔美籍女性理论家斯皮瓦克的“属下理论”,展示和分析了斯皮瓦克的思想起源与发展脉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金雯探析了17—18世纪欧洲“普遍语言”观念的流变,认为普遍语言的兴起既伴随着欧洲多元民族身份的合流,更体现着东西方文化融通大背景下世界多元文化的转变与转换。深圳大学教授翁冰莹展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记忆文学的代表人物安妮·埃尔诺通过文字、图像、身体和地点等记忆物象媒介在作品中完成对个人记忆与时代记忆的叙述与重构。西南大学教授郭方云以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中三分天下的片段为切入点,重点解析了文学地图的意识形态性,认为文学作品中的地图体现了对地理空间的预设、绘图焦点、读者焦点等多重空间的错位和意义间隙再现,凸显了文学空间政治的内在法则、创造性的“权力动力学”等政治议题。
会议设置18组平行论坛,围绕机器、数字人文、德国思想、英国左翼、性别与种族、叙事学、后学理论、跨文化对话与比较文学、美国研究、阐释学、诗学、文学等关键词展开对话和交流。
闭幕式上,外国文艺理论研究分会秘书长张锦对此次年会进行总结,认为与会的专家、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们真诚的分享和热情的讨论是本次会议最大的意义,而理论分会的包容性也为来自不同学科背景但关注理论的历史感、当下性和启发性的学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本次会议的与会者们共同回溯和寻访了二十世纪理论的历史轨迹,其目的不仅在于学术交流,更在于寻找面对当下和指向未来的现实感。此外,她对由许德金教授组织的会务组及志愿者团队表达了衷心感谢,并宣布下届年会将在武汉召开,随后下届年会承办方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后亮发言。
本次会议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外国文艺理论研究分会、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文学理论研究中心、广东省外语教育评价学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