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资讯

第二届全国外国文学研究眉湖论坛在郑州大学召开

2024-03-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清俐 通讯员 马倩男)3月8日—10日,第二届全国外国文学研究眉湖论坛在郑州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女性与跨界”,会议由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编辑部、郑州大学工会女工委、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呈现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女性经验和视角
  郑州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许东升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了郑州大学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外语学科特色以及学科建设的最新进展。他提出,中国文化自古以“通达”为根性,强调打破藩篱和界限,促进不同思想的融合与各领域间的交流。外国文学学科天然具备融通多元文化的优势,跨界交流更是其研究关键所在。本届眉湖论坛的举办回应了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要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也是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推进学科建设,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树立学术研究品牌的积极举措。他相信,本次会议的举办定能有力推动国内外国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郑州大学工会副主席王盛枝表示,本届眉湖论坛的主题与郑州大学工会女工委的工作宗旨是高度契合的,女工委始终支持并鼓励女性教职工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科研教学实践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莉在发言中强调,举办眉湖论坛旨在借眉湖之意趣,展示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女性学者之风范,呈现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女性经验和视角;本届论坛主题“女性与跨界”,体现了文学研究的跨越性导向,倡导女性文学研究借助跨学科、跨文化、跨媒介、跨族裔、跨性别等视角,促进学术互鉴与争鸣。会议开幕式由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高晓玲主持。
论坛现场 主办方/供图
  在跨界中理解女性生命
  在主旨发言环节,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金莉作了题为“浅谈后殖民女性主义”的发言。她阐释了“后殖民女性主义”的概念,并系统梳理了其缘起、核心关切、代表理论家及其主要观点。在对后殖民女性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甄别中,金莉认为,后殖民主义在揭示种族文化压迫的同时,忽视了种族内的性别压迫,这恰恰成为后殖民女性主义开辟自己话语空间的切入点。进入21世纪之后,后殖民女性主义调整自身策略,锚定新的发展方向,努力重构女性主义理论范式和阐释策略,以更好地应对后殖民时期第三世界女性所面临的历史和现实问题。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岩以“地理批评视角下的美国西部女性文学”为题发言。她以“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引入主题,在对新世界的描述中,探讨了“美国西部”的地理概念及其承载的文化政治隐喻内涵。她认为,女性不仅在美国西进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西部自然环境中发展出独特的女性气质类型和西部女性文学类型。在研究此类文学时,应综合考察文本建构的地理空间与现实地理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准确把握这一关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类地方性生存的本质。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王楠的发言题目为“《安提戈涅》的三个跨文化女性主义面相”。王楠在梳理古希腊戏剧《安提戈涅》批评史的基础上,聚焦于该剧在现代剧场中的三部实践作品:法国让·阿努伊的编剧改编版、法国纯粹剧团的剧场版和中国李六乙话剧版,探讨了古希腊戏剧在现代剧场中的呈现方式、改编目的和实践意义。她认为,三部改编剧不仅呈现出跨内容、跨形式、跨文化的特点,还引领我们思考在女性主义对经典的改写和再现过程中,诸多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南京大学全球人文研究院教授都岚岚以《弗兰肯斯坦》的跨媒介改编为例,探讨了文字与屏幕中女性人造生命的变化。在玛丽·雪莱的初版《弗兰肯斯坦》中,弗兰肯斯坦创造的女怪未能诞生,这暗示着女性人造生命在父权制意识形态主导的文化产品中只是一种边缘性存在。然而,在后续的跨媒介改编中,女怪角色持续变化,呈现出科技发展对个体生命、社会结构和性别关系的复杂影响。她表示,社会语境变迁下的跨媒介改编作品不仅与源文本形成互文,成为话语实践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文化再创造手段,它们通过可辨识的影响来传播文化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周铭探讨了《死神来迎大主教》中的跨界、风景阅读与“和谐”情感问题。他认为,《死神来迎大主教》中的跨界体现在背景的远方化、人物的陌生化和主题的创新化三个方面。该部小说通过描写欧洲传教士驾临新墨西哥的传教经历,展现出空间和文化的跨界,并在跨界过程中体现出独特的风景阅读政治。在将墨西哥风景欧洲化、美国化的过程中,小说隐秘地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建立新型国际秩序的帝国意图,呼应了美国缔造的“表面上强调民族国家和谐、实质上维护美国利益”的国际关系伦理。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李保杰作了题为“跨种族书写之殇——《猎猴》中浪漫化的苦力华工流散”的发言。李保杰提出,古巴裔美国作家克里斯蒂娜·加西亚的小说《猎猴》是对美猴王西天取经故事的改写。她结合华工陈蟠的传奇经历,分析了小说中浪漫化的英雄主义流散叙事技巧,并强调了陈蟠这一文学形象在抗拒权力规训、反抗殖民压迫中的多重指涉意义。她认为,古巴裔作家对华人流散的跨种族改写虽然较多地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要素,但最终仍服务于构建多元化的新大陆身份,不啻为苦力华工海外流散叙事之殇。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英将目光投向“19世纪英美文学中的女护士和女医生”,在她看来,医学作为现代学科在19世纪的兴起促使女护士和女医生大量涌现,而女性在职业上的跨界则引发了维多利亚社会的普遍焦虑。以此现象为切入点,刘英阐述了19世纪医学话语和性别话语对于医学女性多重身份建构的意义,梳理了该时期英美文学作品中医学女性形象的文化表征及其演变进程,进而揭示了医学话语、性别话语、文化表征之间的交互关系。她表示,医学女性职业化不仅为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而且推动了女性参与医学话语建构的进程。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辛雅敏以“18世纪的女性与莎士比亚的身后名”为题发言。他聚焦莎士比亚接受史,认为在现代民族国家建立与民族文学崛起的18世纪,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明显提高,她们融入了民族文学崛起的过程,并在推动莎士比亚成为英国民族诗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演出、评论、考据三个方面的深入分析,辛雅敏认为,莎士比亚的名望在18世纪以后异军突起,离不开女性观众的需求、女性演员的舞台呈现以及女性批评家、考据家的推动。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苏晖、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金雯、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罗良功、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曹莉四位知名学者应邀担任主旨发言的主持人,并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半日茗”云说眉湖论坛特别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女性文学研究的跨界延伸与范围拓展
  此次会议共设立5个平行分会场,参会代表围绕“文学中的女性与跨文化”“文学中的女性与跨媒介”“文学中的女性与跨族裔”“文学中的女性与跨性别”“跨学科视域下的女性书写”五个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从多领域、多角度审视外国文学中的女性书写,探讨其生成动因、创作机制、发展趋势等重要问题,以期挖掘女性文学所体现的跨界特征和文化内涵,推动外国文学研究的高质量、多元化发展。
  本届论坛还联合《山东外语教学》编辑部举办了“半日茗”云说眉湖论坛特别活动,活动邀请金莉为主旨嘉宾,苏晖、曹莉、李保杰、刘英、高晓玲、姜红、罗良功、周铭为与谈嘉宾,由张莉和王卓共同主持,共设立郑州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两个线下会场。与会嘉宾围绕“女性与跨界”的主题,探讨了女性文学研究的跨界延伸与范围拓展,阐述了树立女性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指明女性学者的发展方向。
  闭幕式由张莉主持,各平行分会场代表就分组研讨情况进行了汇报。在总结发言中,《外国文学》副主编姜红认为,虽然大会以“女性与跨界”为主题,但参会代表的发言与探讨并未止步于跨界现象,而是深入生命经验、历史、文本的细微之处,试图从整体上把握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高晓玲在闭幕致辞中分享了对“跨界”的理解,并对论坛各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及各位与会嘉宾的出席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她看来,跨界意味着跨越思想的藩篱,突破认知的壁垒,最终实现认知的跨界和境界的跨越。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