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之理论派】学术圆桌 | 十全十美:文学里的中国龙

2025-02-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嘉宾简介:
  谭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很荣幸与大家一起来分享文学里的中国龙。我们都知道中华文化最强调“文以载道”,而且汉字是世界三大古典文字体系中唯一承传至今的文字。所以,3000多年来记载了太多龙的故事、龙的形象、龙的主题。把文学里的中国龙放在十二生肖中做对比,我发现它有许多既对立又统一的地方,同时还有唯一的特点。我认为文学里的中国龙的特点就是“十全十美”。
  最古老又最未来。我在甲骨文合集中做了文字检索,有龙和与龙相关的内容很高频。在文学的科幻叙事中,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吴岩教授在2021年完成了小说《中国轨道号》。在这部小说中,第一章《水系》的核心叙事符号就是中国龙。2023年10月,在成都召开的世界科幻大会专门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赛博云中觅龙影”的数字沙龙。卢森堡的科幻作家让·比勒斯克在主题报告中讲了在科幻文学中的龙,尤其是在中西比较文学视野下的龙形象和特点。所以文学里的龙最古老又最未来。
  最现实又最浪漫。说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我们知道中国文学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开端分别是《诗经》和《楚辞》。在这两部经典当中,哪一部中龙的元素和故事符号出现频率更高?我做了一个统计,以十二生肖作为参照坐标进行文本检索后发现,《楚辞》中虚构的龙,代表着瑰丽,代表着浪漫,代表着想象,代表着升天入地,出现频率非常高。当然《诗经》中的龙出现频率也不低。正是因为它最浪漫,所以在当下的文学中我们看到了龙最奇幻和风靡的文学作品。
  最奇幻又最风靡。从二零零九年开始写小说《龙族》的一个网络作家江南,被誉为“十年磨一剑”。《龙族》以龙的故事为核心,这部小说更新了十年,一共浩浩然五大巨著,构成了中国网络文学的一大奇观。再看看当下,截止到2024年1月22号,小说《黜龙》仍然在更新,是目前网络小说中非常高频、非常流行的一部作品。转化为影视作品的《护心》,讲女主如何除掉恶龙的一个故事,在当前的网络剧中也是卖相非常好,非常流行。
  能圣能俗,能上天能入渊。任何的流行往往都有它深厚的文化渊源,如果我们回头去检索这种文化渊源,在十二生肖以及在与西方的龙文化的对比中,中国的文学里的龙能圣,能俗,能上天,能入渊,能生,能屈。《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高祖本纪》中,太史公用文学的笔法描绘了龙如何上天、皇帝为何是真龙天子,用龙人交配描述刘邦出生的不同凡响,用龙颜形容刘邦相貌的不同凡响,用龙气形容他非凡人也,最后写刘邦作为赤帝之子,能够斩白帝之子化的蛇,从而有了龙运并最终称王。另外,在山海经中,与龙相关的神兽一共是17种。包括在《山经》《海经》《荒经》和东南西北中各个方向中,龙的出现频率非常高,他们共同的特点往往都是能够入渊。这个是受佛教影响。龙王施雨施法,居住在潭里、井里或者是江河海里。关于能圣能俗、能屈能伸,中国的知识分子、读书人都渴望学而优则仕。说到与龙相关的文本,我们往往会想到唐宋八大家韩愈的《龙说》。但是我更喜欢韩愈的另外一篇文章。这么多的读书人都想学而优则仕,都想成就一番事业。成不了怎么办?这就是韩愈的《应科目时与人书》中向我们所展示的,第四次考礼部才中了进士,要当官还要考史部的进士。韩愈在这个时候是相当绝望的,绝望当中的韩愈在写这封信的时候仍然说,你不推荐我或者我不成,我哪怕“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每次读到这里,我就心里有一种酸爽感。酸是为读书人有才华而不得志之心酸;爽是哪怕不得志,我仍然有我的清高和操守。
  能雌能雄,能阴能阳。文学里的中国龙能雌、能雄、能阴、能阳。被誉为千古神赋的《洛神赋》,曹植在形容“洛神”这个千古美人的时候,就用了“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千百年来也引起了无数艺术家的想象。此外还有唐传奇《柳毅传》当中的龙女形象。这个龙女第一次婚姻是遭到了家暴,被那个龙王的二儿子和婆家所虐待,因此用了“蛾脸不舒,巾袖无光”进行描写。在文学中龙的形象既有“翩若惊鸿”一般的漂亮,又有黯然无光的时候。最后龙女和柳毅在一起又展开了一场大家至今人为称颂的人仙恋。
  在十二生肖中,我们也看到中国龙是最有人缘,好朋友最多的。我们把十二生肖拿来配对。龙和虎是好朋友,汤显祖在《紫钗记》中把那种飞黄腾达当了官、特别高兴的人,形容为虎变龙蒸,风云自爱。徐悲鸿先生曾写过“龙马精神”,龙和马也是好朋友。还有龙凤吉祥,不管是在汉画像所呈现出来众多的考古成果中,还是京剧名篇龙凤呈祥,都可以看出龙和凤也是好朋友。
  龙是在十二生肖中最有团结力量和凝聚性的一个生肖。闻一多先生说:“龙在我们历史与文化中的意义,真是太重大了。”闻一多先生本人对龙文化的研究也十分重要。在他最主要的几篇文章中,如《龙凤》、《端午考》以及《伏羲考》这些名篇中,在中国现代文化转型和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他把龙作为从三皇五帝到当下连绵传承的中华图腾。
  最具有跨文化性和可比性。换言之,最具备中国性。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西方的龙文化早已经成为学界经久不衰的一个比较研究的话题。
  此外,龙以及龙的文学一定是最有传播性和共鸣感的。用文学来举例,小说《盘龙》已经实现了出海,并被译介到海外。这部小说不仅业绩佳,更促成了Wuxiaworld这个专门讲中国修仙的中国武侠网站的形成,在英文世界收获了一定名气和高点击量。网络小说《赤星巡天》仍然是讲一个龙的故事。这样一个网络文学作品,在2023年被收录进大英图书馆的中文馆藏。说到传播,我们在看电影时或者是在海外看中国电影,首先映入眼帘的仍然是中国龙的形象。
  为什么十二生肖中就是龙的文化、龙的文学如此有特点和魅力?我想这就是因为龙的文化、龙的文学具有唯一性。十二生肖中只有龙是被虚构出来的,被想象出来的。就像闻一多先生在总结这种组合性、团结性、象征性让我们认为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所以龙的文学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十全十美的中国龙的形象。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