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宜兵:浅说屈原的历史形象

2023-02-22 来源:中华屈原文化发展研究会

向宜兵
  现任中共县委党校、秭归县行政学校常务副校长,四级调研员。为中国屈原学会会员、宜昌市党校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三峡周刊科教版》特约编委、秭归县屈原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曾任湖北省委讲师团成员,长期担任县委理论宣讲员。先后发表文章、获奖文章100多篇,其中,《县市党校改革探析》在《市县领导参阅》发表;《三化同步与湖北县域经济发展》荣获湖北省党校系统“湖北‘三化’协调协调发展研讨会”二等奖;《幸福县域建设的乡村实践》在《党政干部论坛》发表;《以特色产业引领中高山地区精准脱贫》《秭归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分析与展望》在《学习月刊》先后发表;《大转折时期三峡翻坝物流园“软着陆”的思考》《关于石柱旅游开发的思考与建议》《秭归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分析与展望》等先后荣获县委主要领导签批并印发全县。先后打造宣讲授课专题40多个,深受听众广泛好评。
 
浅说屈原的历史形象
向宜兵
  关于屈原及其研究,争论一直不休。“否定论”者有之,认为屈原本无其人;“污名化”者有之,有说同性恋的、有说楚王妃情人的,有说弄臣的;“误读”者有之,以成败论英雄,有说露才扬已的、有说愤世嫉俗的、有说愚忠的、有说书生意气的......今年适逢秭归屈原祠兴建1200年,故笔者不揣浅陋,怀着屈原故里情怀,在此就屈原的历史角色进行梳理,力争能够立体地、多面地、真实地定位这位伟大人物的历史形象。为方便现代人们简单易记,笔者拟用七个“大”来进行总结概括。
  一、屈原是大诗人。屈原在文学发展史上,首开一代新诗风,创作出“气往铄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以并能”(《文心雕龙•辩骚》)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诗作,其中的《离骚》被鲁迅先生赞之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在屈原的带动下,形成了中国诗歌长河中骚体诗创作的狂潮,屈原亦因此而成为积极浪漫主义奠基人和开创者,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风”“骚”之称谓。东汉王逸评价道:“屈原之词,诚博远也......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惘极,永不刊灭者矣”。宋代大诗人苏轼自视甚高,却终生仰慕屈原,称“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唯屈子一人耳”。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楚辞学家郭沫若对屈原更是推崇备至,广为颂扬,并且说“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伟大的诗人要推数屈原”。当代诗人余光中对屈原情有独钟,说道“中国诗人都有屈原情结。屈原伟大的作品和情操,是我们的文化胎记,不可磨灭”。一代伟人毛泽东非常喜爱阅读和研究屈原诗作,还在1961年秋创作的《七绝·离骚》中充分肯定屈原诗作的思想力量,说“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引用屈原的诗句。屈原同时还是为数不多的深受世界人民爱戴的诗人,195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评选为“世界文化名人”。正因为屈原对诗歌的伟大贡献,人们将屈原去世之日“农历五月初五”确定为诗人节。
  二、屈原是大帅哥。屈原一生忧国忧民,加之人生后段时间遭受流放,所以长期以来,屈原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是“被发行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这些形象准确地说应该是老年屈原的样子。那么屈原年轻时候抑或担任左徙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呢?唐代沈亚之在《屈原外传》上记载:“屈原瘦细美髯,丰神朗秀,长九尺,好奇服,冠切云之冠,性洁,一日三濯缨”。屈原在《九章·涉江》自谓“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由此,一个头戴云冠、身材高大、瘦削挺拔、美髯飘飘、腰偑长剑、英俊潇洒的男子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此外,屈原《离骚》有诗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琢谓余以善淫”,直译的意思是: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以及“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明代黄文焕注此,“美人,原自谓也”)。从这些屈原的诗句中也可以窥知屈原仪表大概,得出屈原是个大帅哥的结论。在此要说明的是:“长九尺”并非3米,当代学者根据出土文物考证,春秋战国时期一尺合今约23.1厘米,按此计算屈原身高为207.9厘米。
  三、屈原是大“干部”。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徙。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楚国左徙一职的工作内容,史料记载不详。著名的战国四公子春申君曾经担任过此职,并且由此职位直接升任楚国令尹(相当于宰相)。《史记 •楚世家》记载 :“楚使左徒侍太子于秦。三十六年 ,顷襄王卒 ,太子熊元(完)代立 ,是为考烈王。考烈王以左徒为令尹,封以吴,号春申君。”春申君从左徒升为令尹,据此足见左徒官阶之高,职位之重。综上可推,屈原早年受到过良好正规教育,壮岁入仕,初期深受楚怀王信任、重用,除内政外交方面工作外,还肩负着楚国改革重任,担负着草楚国“改革朝政、整饬吏治、抑制豪强、肃除腐败”宪令的职责。其所任职左徙相当于副宰相兼外务大臣,略同于现今的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可以说是大“领导”、大“干部”。
  四、屈原是大战略家。屈原所处时代是战国中晚期。经过长期兼并战争,春秋时代100多个诸侯国这时数量大为减少,出现了齐楚韩燕赵魏秦“战国七雄”的局面。这其中,又以楚国和秦国最为强大。在亚力山大帝国崩溃后,楚国成为了当时全世界版图面积最大的国家(诸侯)。秦国因商鞅变法得以富国强兵,虽版图面积和财富不及楚国,但军事实力却与楚国旗鼓相当,两个诸侯国都有统一中国的可能。张仪说:“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战国策•楚策一》)。苏秦说楚威王:“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战国策•楚策一》)。当其时,七国之中,齐国又为其它五国中之最强者。如何处理三个大国之间关系以及其它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是决定楚国前途命运的首要重大战略问题。楚国朝庭上围绕这个问题形成了两种意见,即联齐和亲秦。屈原高瞻远瞩、目光如炬,高度认同前朝楚威王的意见:“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战国策·楚策一》),力主联齐和合纵战略,并一直保持着战略定力。可惜楚怀王昏庸,时而与齐好,时而与秦善,在战略上摇摆不定,在齐秦面前两面不讨好,最后落得“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为天下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当时及后面的历史发展证明,屈原力主联齐抗秦的战略思想是非常正确的,如果得以坚持,则最后统一六国者必是楚国。屈原在主张联齐合纵抗秦的同时,以他非凡的战略远见,还提出了经营南方,巩固楚国大后方的战略思想。赵逵夫《屈原和他的时代》写道:“屈原在他整个政治经历中,都一直没有忘记经营东南、西南。经营南方同联齐抗秦是屈原对外战略上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试想,如果楚国始终保持着联齐抗秦的战略基本面不变,巩固好南面大后方,全力西向抗秦,就是与其他诸侯国的合纵有反有复,楚国也可以进而西向以争天下,退而安居南方以待天下有变。如此,战略主动权全在已手。综上所述,屈原无疑堪称为伟大的战略家,只是楚怀王昏庸摇摆,才导致其战略思想没有能一以贯之而已。
  五、屈原是大外交家。屈原做为一个大战略家,不但高屋建瓴地提出了联齐和合纵抗秦的大战略,而且身体力行,折冲尊俎,在楚怀王前、中期有效地落实了自己的战略思想。楚怀王十一年(前318年),正是屈原作为左徙兼外务大臣时期,在其外交努力下,楚、韩、魏、赵、齐、燕六国不仅在楚郢都会盟合纵,还共推楚怀王为纵约长。此乃战国时期一大盛事,是屈原外交思想的一次重大实践和楚国外交的一次重大胜利。楚怀王十六年(前313年),秦王准备讨伐齐国,因顾忌齐楚合纵战略关系,便使张仪施离间之计,欺骗楚怀王说:“楚国果真与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出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心昏庸,竟然不顾屈原劝阻,轻信张仪之言强行与齐国绝交。而当楚怀王派人去交割土地时,张仪却称只有六里。楚怀王在大怒之下,仓促发兵攻秦,经丹阳之战,失师八万,且汉中之地为秦所获。楚怀王兵挫地削之后,有所觉悟,召还屈原,让其出使齐,重修齐楚之盟。屈原受命于楚国危难之间和齐国被深深伤害之时,仍然毅然前行,以自己卓越的外交才干,修好了齐楚外交关系。从郢都会盟合纵和危难困厄时修复齐楚关系这两件大事来看,屈原的外交才能应该是卓越超群的,加上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完全可以说屈原是一个识见超群、纵横捭阖的大外交家。如若屈原不被流放,楚怀王始终坚定地支持屈原的内政外交方略,楚国也极有可能融合六国,统一中华,那么历史也可能因此而改写。
  六、屈原是大思想家。据有关文献,屈原的思想涉及方方面面。学术界已有明确研究成果的思想有20多种,涉及到爱国、美政、政治、经济、外交、忠贞、廉政、法律、哲学、历史、教育、美学、和谐、大一统、改革、文学、忧国忧民、服饰设计以及语文教学、悲剧美学、音乐美学、忠君、神话等方面。此外,屈原在其它领域的思想也极富价值,如战略思想、人才思想等,虽然目前没有学者充分论述,但已引起广泛关注。因为屈原思想的影响力和引领力,对于屈原思想的评价,学界屡屡有新声。韩新卫《屈原外交思想对当代中国外交策略的启示》说:“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思想家、政治家”。谭耀炬《屈原美政思想蠡测》写道:“屈原是我国古代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天才诗人”。总之,正如一代巨匠郭沫若说过,由楚所产生的屈原,由屈原所产生的《楚辞》,无形之中在精神上是把中国统一着的。《楚辞》为什么能够在精神上把中国统一着?首要的在于《楚辞》所闪射出来的强大的思想力量。而屈原思想闪射出来的思想力量肯定是其中最为光彩夺目、最为主要的部分。由是可见,屈原堪称为大思想家。
  七、屈原是大爱国者。拿破仑说过:“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 那就是爱国心。”褚斌杰说:“屈原的出现,在我国历史上、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我国文学富有爱国主义传统,这一可贵传统正是由屈原开始的”。屈原强烈的爱国情怀在其诗歌中有充分的表达,司马迁赞叹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那么,屈原爱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答案是:一方面表现在其强国理念中。他希望楚国统一天下,想通过举贤授能实现美政,把楚国建设成一个“国富强而法立”的国家。为了富强楚国的理想,他积极推行政治改革,如“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娱。”另一方面表现在屈原与人民利益一致,对自己祖国人民的关心和爱护。屈原主张政治改革,希望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他同情人民,不仅了解“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更能想人民之所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方铭《关于屈原爱国主义的正义性问题》一文说:“屈原的爱国主义实际是‘爱民主义’,屈原关心楚国实际是关心楚国的人民,担心楚国人民在战国动乱形势中遭受损失。”此外,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屈原既热爱自己的生长之国——楚国,也热爱自己的炎黄之地——祖国。屈原并不是一个心中惟有楚国的狭隘爱国者,而是一个心怀九州,希望楚国一统天下、解民疾苦的伟大爱国者。
  最后。关于屈原的历史形象,肯定还有政治家。但鉴于屈原的美政思想,并没有真正得以实现过,所以只能看作是思想,故在其历史形象中不能称之为“大政治家”,所以本文未列及政治家之选项。当否,还望学界朋友批评指正!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张雨楠)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