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之雄:《诗经》、《楚辞》为“风骚”正名
2023-02-22
作者:汪之雄
来源:中华屈原文化发展研究会
汪之雄
普雷资本联合创始人,龙翌资本投资合伙人,英国东方导航基金会受托人(公益),古籍善本收藏家,世界旅行者。
生于北京,祖籍安徽皖南,曾就读于清华、北航、英国牛津。早年在英国伦敦金融城Union Bank,香港亚洲道琼斯集团任职,回国后,先后担任南非MIH集团(腾讯的大股东)亚洲高级副总裁、天映电影频道(香港邵氏电影)中国CEO、美国IGT公司大中华区CEO, 2010年退休,专注于泛文创/TMT领域投资,旅行和古籍善本收藏。
汪先生是国内知名的古籍善本收藏家,藏古籍善本超过一万五千册;汪先生酷爱旅游,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超过一百个国家,以及国内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包括国内的所有世界文化遗产和大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诗经》、《楚辞》为“风骚”正名
汪之雄
“风骚”一词,一般会使人联想到放荡轻佻、卖弄姿色等行为举止。
但事实上,“风骚”的原义是《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的并称,分别代表着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源头。“风骚”一词,因而也成为文学/浪漫主义的代名词,“风骚”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国文人的最高精神境界。
先秦时期出现的《诗经•国风》,艺术特色在于其诗篇来源于社会现实,直接抒写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不加粉饰。表现方法上,运用风、雅、颂、赋、比、兴的手法(“风”为首–地方音乐)。而代表南派浪漫主义情怀的《楚辞》,开篇便是屈原的《离骚》,一部《离骚》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亦开创了诗词中所谓的“骚体”(《离骚》的诗的形式)。故“风”“骚”乃中国最早诗歌的形式。
“风骚”一词并用,最早出现在《二十四史》的宋书(注意,宋书是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南朝刘宋,不是脱脱帖木儿的《宋史》–开篇宋太祖赵匡胤),谢安之重曾孙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故《宋书•谢灵运传》曰:“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原其飇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意思是汉代以来400多年来,文体虽不断在变,但仍以《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为楷模。”,而“同祖《风》《骚》”是几百年来,对顶尖文人的最大赞美。
中国文人以“风骚”为傲,当然走到极端,会以变态形式出现,便可能是举止轻佻放荡。明清时期,中国最伟大的戏曲学家李渔之名作《怜香伴•女校》(中国第一部描写女同性恋的小说/剧本)曰:“他出这等风致题目,一定是箇老风骚,做首肉麻的诗应付他。”(明显是有贬义的)
总体上,“风骚”应该是中国诗坛的基本精神,将“风骚”一词正本清源,尔雅“风骚”,也是对先贤屈原的一番缅怀。
汪之雄先生收藏的一套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印刷的《靖献遗言》,作者是江户幕府时代的哲学家/儒学家浅见安正(字:絅斎,1652-1712,生于近江),浅见乃崎门三杰之一,其终身不应幕府将军之招,傲骨清风,乃在野大儒。《靖献遗言》展现了浅见对屈原、诸葛亮、陶渊明、颜真卿,文天祥、谢枋得、刘因、方孝孺八位中国名臣大儒的高度评价,在浅见看来,八人显着的特点是尊皇忠君,个人修为高尚,绝不计较自身利益,是书在江户时代武士社会中颇为流行,对后来的明治维新志士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因而是书几百年来,再版多次。
浅见在其名著《靖献遗言》中,首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而《楚辞学》在日本极受推崇,在浅见生活的时代,日本出现了研究《楚辞》的第二次高潮,屈原在日本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这里也感谢日本当代顶级汉学家海村惟一教授的点拨,海村教授是当代研究浅见安正的日本学者之一,翻译家,汉字研究大家。海村教授的太祖师爷狩野直喜博士邀请罗振玉等一起创立了日本考据学,罗振玉(中国的商博良 – 罗是甲骨文的破译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