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民营经济百花绽放,理直气壮做优做强做大民营企业

2023-07-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对民营经济定位给予了新的表述。

  《意见》重新定位了民营经济。过去,民营经济被认为是国有经济的补充和辅助力量,而并非中国经济的主导力量。此次文件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未来,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双支柱,《意见》强调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将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放在了同等位置对待。这大大提升了民营经济的社会地位。

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之所以要提高民营经济地位,主要原因是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们习惯用一串数字说明民营经济的重要性: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动力来自民营企业。民企壮大则中国经济壮大,民企衰微则中国经济衰微。只有搞好民营经济,中国经济才能走上健康发展道路;只有激励民营企业,中国的创新创造才会开花结果。

  而在2023年的当下,民营经济对中国现阶段发展尤为重要。首先是就业。6月16-24岁年轻人城镇调查失业率高达21.3%,稳就业压力较大。其次是出口。6月份以人民币计价出口同比下降8.3%,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下降12.4%。出口下降的因素很多,民企外流是原因之一,我国亟需继续稳出口。再者是投资。房地产行业存在下行风险,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9%,连带部分房企出现了经营困难,保交楼、稳楼市压力还在上升。最后是需求。2023年消费需求复苏,但由于出口和房地产投资走弱,中国急需扩大内需来消化出口端产能,以内需弥补经济增长缺口,稳内需压力也很大。

  要实现稳就业、稳出口、促内需、稳楼市,必然需要提振民营经济,因为民营经济是稳经济的主角,在这些领域都发挥着巨大能量。当前民营企业家存在信心不足的问题。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民间投资下降0.2%,而需要关注的一点在于,去年同期我国遭遇了疫情,民间投资本身基数就很低,这说明当前民营企业在投资方面存在信心不足的问题。影响民营企业信心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比如,当前经济本身处在周期下行的阶段,美联储加息导致全球紧缩,资产价格下跌,经济活跃度下降,这势必影响企业家的信心;比如社会舆论中出现了一些偏激观点,将民营企业家和资本家对等,诋毁中伤企业家形象;比如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准入壁垒;比如要账难的问题;比如政策不连续问题;比如政府过度干预的问题、知识产权侵权的问题、国企和民企地位不对等的问题;等等。

  稳经济、创新创造都离不开民营经济。民企信心不足是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阻力。《意见》的出台,正是针对民营企业家关切点,给出解决方案。《意见》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了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并深入产业、企业进行调研。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事求是针对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开出药方,直达病灶。

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造

  纵观全篇,《意见》最核心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向。

  其一,给企业家吃“定心丸”。《意见》在重申民营经济重要定位的同时,也强调在行动上改善舆论对民企的看法,提出“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民营企业,培育尊重民营企业家的舆论环境,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这些措施势必从根本上改善民营企业家的地位,从而更好地树立企业家信心。对此,很多企业家纷纷表态,肯定《意见》改善民营企业舆论环境的做法。

  其二,优化营商环境,激励企业家创业投资。优化营商环境是当前各地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意见》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采取了不一样的方式,更加注重问题导向的营商环境优化,针对民企各类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当前民企面临准入难、融资难、回款难、中标难、维权难等问题。《意见》对此逐条给出了解决方案。比如,针对准入难问题,《意见》强调“各地区各部门不得以备案、注册、年检、认定、认证、指定、要求设立分公司等形式设定或变相设定准入障碍”。不仅针对制度性问题,《意见》还针对经营困难企业开出药方,提出“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困难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化重整找到新的出路。

  其三,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造。当前我国处在一个关键节点。技术上的“拿来主义”已经行不通,技术上独立自主、自强自立迫在眉睫,而提高技术自主性需要发挥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故而,激励民企创新成为又一重大课题。《意见》非常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质量,给予民营企业创新激励的同时,也调动各方面资源来支持民企创新。比如《意见》“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数字化共性技术研发,参与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应用创新”;比如“鼓励民营企业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按规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未来,民营企业创新再也不是单打独斗,再也不是冒险行为,国家会调动各方面资源,驰援民企创新,并以此激活中国的科技产业发展。以此,既能实现民营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提升,又能壮大中国科技产业,实现技术自主,打造创新中国。

  综上,《意见》给信心、给政策、给资源、给地位等等。过去我们经常想通过拉动内需来激励民企发展,但很多民营企业家要的不是订单,而是公平、公正、诚信、包容的营商环境。《意见》重新提出,“强化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提出,“支持各级政府部门邀请优秀企业家开展咨询,在涉企政策、规划、标准的制定和评估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这充分表明我国政策制定遵循“实事求是”这个大原则。未来,随着《意见》落实,新的“亲清政商关系”将逐步形成。

  《意见》落地需要至少做到两点:其一,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法治更可靠,用法治社会、法律规则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其二,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避免“朝令夕改”。信心建立需要经年累月,信心破坏只要一瞬间,所以树立信心的政策需要持之以恒,而不是一阵风。综合看,《意见》最终要转化为法律条文才能在基层发挥作用。

  (作者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

关键词:民营经济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