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期间强调,要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值此,当地文旅事业迎来深远发展机遇,结合贵州“村味”赛事“出圈”后在打造地方文化IP、带动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所展现的成效,探讨以“村味”赛事为支点深化文旅体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村味”赛事缘何“出圈”?从事件发展过程来看,“村味”赛事形成并“出圈”的根源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地方文化为根。贵州台江“村BA”、榕江“村超”等“村味”赛事,是当地百姓将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同地方民俗进行本土化创新融合的成果,其存在的时间已超过80年,历经了至少三代人的传承。在地方文化嵌入、传帮带过程中,这些“村味”赛事不仅成为当地百姓锻炼身体、丰富业余生活的方式,也是当地民间信仰活动的一部分,发挥着凝聚与整合乡村社会的作用。如今,经过本土化调适,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村味”赛事,以其地方文化符号的综合性、独特性和标识性,展现出不同于其他体育赛事的文化魅力,并在一众体育比赛中脱颖而出。
第二,赛事精神为魂。篮球、足球运动之所以被台江、榕江当地人接纳并实现历时性传承,关键在于其游戏性特质、竞技形式与当地的“斗文化”(斗鸡、斗牛等)、强调集体性的民族性格相契合。对当地人而言,“村味”赛事是一种体育化的娱乐活动。运动员和观众在融合娱乐与表演的乡村体育赛事中获得的具身体验,对身处内卷社会的社会成员而言具有独特魅力。
第三,媒介技术为力。“村味”赛事能在诸多体育赛事中脱颖而出,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引擎,还得益于媒介技术的激活。数字媒体的广泛应用使“村味”赛事能够迅速跨越乡村边界,进入更大范围的国家视野,实现更广域的社群动员。
第四,文化认同为本。首先,血缘、地缘是“村味”赛事扎根当地数十年的关键。村落的社会群体基于当地文化传统,在乡村社会组织网络中达成的价值共识、文化认同,保障了“村味”赛事的形成与“出圈”。其次,“村味”赛事的“出圈”,还源于其最大限度迎合了社会成员的价值期许和参与诉求。
“村味”赛事何以助推文旅产业发展?“村味”赛事的形成并“出圈”不仅是资源和文化禀赋合力的结果,也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基层治理创新的体现。
第一,“村味”赛事是一种基层治理模式。“村BA”“村超”被誉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窗口”,对地方经济、文化、社会等产生广泛且深层次影响,为我们提供了以体育事件为擎探讨基层社会治理、深化文旅体融合的经典案例。结合“村超”“出圈”后榕江县提出的“超经济”理念及实践成效来看,地方政府在基层治理过程中推动的“自下而上”文化生成和“自上而下”政策目标的统一,实现了涂尔干所述“集体意识”与马克思所言“集体利益”的有机融合,是“村味”赛事成功发挥辐射效应的关键。
第二,“村味”赛事实现了多主体协同的社会动员机制。其一,尽管当地社会成员的思维意识和行为方式在当代社会发生了改变,但当地原有的宗族、伦理和规约仍然在“村味”赛事中具有影响力。在村赛自组织过程中,无论是乡土能人秉持地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发挥主体能动性,还是普通村民自愿集资办赛、自发性表演民族节目,都使“村味”赛事在初级阶段就形成了文旅体融合的雏形。其二,随着“村味”赛事“出圈”并带来经济增长,当地民众、外地企业等多主体不但建立起情境性强关系,而且在主体联结与认同中形成基层治理共同体,以更强的自主性、创新性推动地方文旅体融合。
第三,“村味”赛事彰显了人文地理资源禀赋的区域优势。贵州多元民族文化构成的“十里不同俗”特点,孕育了丰富的民俗文化。爱热闹的少数民族节日多、节目也多,节日期间除了身着民族服饰唱歌、跳舞外,还会将当地人喜欢的各类活动融入其中。在此背景下,融合了地方文化、资源禀赋的台盘村“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三宝侗寨新春佳节足球赛,也因活动中的人、物等源于同一场域,相关资源根脉相连,而在深化文旅体融合中展现出比新兴现代性活动更强的优势。同时,伴随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被进一步建立联结和整合,“村味”赛事也进一步在深化文旅体融合中展现出优势。
“村味”赛事如何深化文旅体融合?第一,挖掘文旅资源,拓展深化维度。如今,“村味”赛事凭借“一‘赛’火,百业兴”的成效,向世人展现了以“村味”赛事深化文旅体融合的可能与可行。“村味”赛事能成为深化文旅体融合的支点,关键在于其自身处于地方文化、旅游、体育的交汇处,同地方资源、多元主体间有着天然联结与认同,而地方资源、多元主体又具有多面性、独特性。因此,无论其他地区以“村味”赛事为鉴,还是当地进一步深化“村味”赛事对文旅体的融合,除了利用“村味”赛事的辐射效应,还可进一步挖掘文旅资源,探索“文化+旅游+‘村’赛”等多元组合,拓展以“村味”赛事深化文旅体融合的维度。
第二,基于大众需求,丰富深化层次。从“村味”赛事“出圈”引发的多轮文旅热潮中,我们既能觉察到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显著提升,也能捕捉到大众旅游消费模式从观光型向体验型的根本性转变。鉴于大众倾向于获得对丰富文化的沉浸式体验与情绪价值,因此,在文化、旅游、体育一体化融合的基础上,还应抓住智能时代的机遇,推进平台化、智能化场域建设,采取生态化、灵活化发展策略,构建多样化、个性化场景体验,实现全方位的有机融合发展。总之,基于大众需求不断打造文化IP以及产品创新供给,丰富深化层次,无论对地方文旅体发展、将资源变资产,还是对“村味”赛事从“网红”变“长红”都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把握时代脉搏,提高深化活力。一方面,相较于“保护型经纪”“攫取型经纪”“动员型经纪”以及“服务型经纪”而言,“村味”赛事中基层治理者所呈现的“同频型经纪”转向,不仅更符合当前治理共同体语境下基层领导者的角色定位,而且使之以高自主性提升相关活力。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强国、区域一体化、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村味”赛事深化文旅体融合,具有制度、体系、技术、主体等多维优势。对相关主体而言,把握时代脉搏,将上述优势进行差异化、多维度组合,不仅有助于地方文旅体品牌打造、丰富旅游业态,还有助于提高活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智能时代健身方式变革与运动社会学知识体系的建构”(23ASH011)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