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受全球关注

2025-03-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闭幕。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全国两会,海外媒体纷纷展开报道。
  经济增长预期引全球瞩目
  两会期间,中国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埃及贝尼苏韦夫大学政治与经济学院政治学副教授、亚洲事务专家纳迪亚·希勒米(Nadia Helmy)在欧洲《现代外交》网站发文称,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为5%左右,这一目标对国际社会,尤其对类似埃及这样的“全球南方”国家意义重大。“全球南方”国家普遍期望中国能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合作共赢及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
  荷兰国际集团(Internationale Nederlanden Group)官方网站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中国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与2024年设定的目标持平。中国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方面拥有良好的历史记录。尽管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具有挑战性,但“5%左右”的增长目标不仅彰显了中国对自身经济发展的坚定信心,也预示着政府将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来扩大内需,从而支撑经济增长。文章还提到,从《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政府工作任务的排序来看,扩大内需已成为重中之重,其中“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成为首要任务。该集团此前发表的报告中也提到,以旧换新政策范围将扩大到电子设备、家庭装修和装饰产品,或将推动2025年对这些类别需求的增长。
  “全球南方”经贸合作研究中心研究员,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巴基斯坦智库全球丝绸之路研究联盟创始主席泽米尔·艾哈迈德·阿万(Zamir Ahmed Awan)在欧洲《现代外交》网站发文称,尽管全球经济面临诸多逆风挑战,但中国经济表现出了显著的韧性,这种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的经济政策。中国采取积极主动的经济政策,成功应对贸易紧张局势、供应链中断、通胀风险等外部压力,主要措施包括提振消费、推动技术进步、加强基础建设等,这些举措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稳健增长的坚实基石。
  科技创新发展备受期待
  海外媒体也关注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仍然是中国今年的工作重点,荷兰国际集团发表的文章中提到,《报告》提出将“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包括生物制造、量子技术、具身智能和6G等。《报告》还强调了政府工作的其他重点领域,包括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具体内容包括“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文章分析称,DeepSeek的成功,无疑为中国人工智能行业蕴含的巨大潜力提供了有力佐证,今年,中国在该领域的新产品开发将继续占据重要位置。
  巴基斯坦中巴知识走廊论坛主席、伊斯兰堡南亚与国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哈茂德·乌尔·哈桑·汗(Mehmood Ul Hassan Khan)在《巴基斯坦观察家报》发文表示,中国持续优化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环境,将为2025年及以后的经济、工业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奠定坚实基础。“人工智能+”行动也将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此外,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和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能为制造业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应用场景,还能通过产业融合和政策支持,加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国在智能经济方面的高质量发展。这将增强中国经济稳定性、可持续性、出口多元化、工业现代化和数字化水平,使中国成为科技创新的全球领导者,并对其经济和工业增长产生深远影响。文章表示,中国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科技创新、提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占据重要地位。
  伊朗《德黑兰时报》(Tehran Times)发表评论文章认为,中国尖端科技研发、生产和应用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凭借一系列开创性举措,在某些领域已领先发达国家。面对外部限制,中国始终致力于构建自主的科技创新体系,并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众多国家的科技榜样。
  坚定不移地推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全球经济风云变幻、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为全球贸易注入一剂“强心针”。荷兰国际集团发表的文章指出,《报告》中关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表述更加积极明确,展现出强有力的支持态度。今年,中国对出口商的政策支持将扩大,包括“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完善跨境寄递物流体系,加强海外仓建设”,这对稳定国际贸易尤为重要。
  在投资方面,自2024年以来,商务部已开展超过20余场“投资中国”重点活动。《报告》呼吁大力鼓励外商投资,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在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正在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阿万认为,中国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世贸组织、金砖国家等全球经济治理平台,体现了中国对开放、稳定的全球经济的承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在塑造全球贸易和投资趋势方面的关键作用。
  阿万提到,中国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外商投资的承诺体现在市场准入、监管透明和知识产权的完善政策上。此外,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外商投资机会的增加,凸显了中国继续成为吸引全球企业出海目的地的决心。
  他表示,国际公司应继续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市场,因为中国不仅拥有超过14亿的人口、无与伦比的市场潜力,还在工业生产和供应链效率方面保持全球领先地位。除此之外,中国的政策也营造了鼓励创业和技术进步、充满活力的商业环境。
  阿万表示,2025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两会的成果将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对可持续增长、数字化转型和多边合作的承诺凸显了其在塑造全球经济治理方面的关键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赵琪(报纸) 张黎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