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释放非洲发展潜力

2025-02-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综合外媒报道 近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刊发该学会全球经济与发展项目高级研究员兰德里·西涅(Landry Signé)撰写的文章,重点分析非洲国家如何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
  文中提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通常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这些新技术如何影响非洲国家的发展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根据最新研究估计,到2030年,非洲将实现不到6%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以成为激发非洲国家发展潜力的有效工具之一,但它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经济方面,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使非洲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翻倍。相关学者分析,人工智能可以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多项经济目标产生积极影响。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经济效益往往来自它们对生产力的影响,即通过提升行业生产力来促进结构性转变。特别是对经济领域的三大主要部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来说,新技术可以在推动公共和私人投资、完善监管和提供服务方面发挥催化作用,但也要警惕新技术传播中的不平等带来的负面影响。社会方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以促进社会领域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包括消除贫困、优质教育、清洁饮水与卫生设施等。通过优化食品、卫生、水和能源服务的生产、供应与分配,人工智能可以作为实现这些目标的推动因素。这也有助于发展循环经济,从而以有效的方式减少资源浪费。
  环境方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能够进一步满足对环境监测的需求,在及时发现高能耗产品的同时进行碳排放监测。此外,人工智能还可用于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土地资源管理、可持续农业技术、气候风险评估等。治理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助力非洲国家的政府加强治理。例如,多哥政府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完善其名为“Novissi”的现金转移支付项目,为有需要的民众提供帮助。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可帮助专业人员和民众应对法律诉讼问题,提升非洲国家的司法效率,增进民众和法律机构之间的信任,保障透明度和公正性。
  尽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经在非洲国家的教育、医疗服务、电子商务、旅游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缺乏技能、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还有很多非洲国家在利用技术释放发展潜力方面面临挑战。目前,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国家,仅美国就拥有60%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和2500亿美元的私人资金。2014年以来,非洲、南美洲和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研究人员在人工智能领域同行评议论文中的贡献率不到5%,而美国的贡献率达到30%。有限的资源和薄弱的基础设施阻碍了一些非洲国家的人工智能发展。图像处理和云计算等研发领域的成本高昂,对非洲国家来说更是一种挑战。
  尽管面临不少困难,但一些非洲国家已经开始实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肯尼亚成为这方面的领先者。有研究发现,2024年,有27%的肯尼亚民众日常使用OpenAI公司的人工智能工具。南非成立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总统委员会,重点解决与人工智能发展相关的问题。2024年 7 月,非洲联盟执行理事会批准了其创始性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呼吁加强区域和全球合作,探讨“以非洲为中心、以发展为重点的人工智能方法”。
  伙伴关系方面,非洲国家应鼓励大学、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积极合作,共同发展人工智能。加纳、乌干达、南非等国的大学已经建立相关合作伙伴关系,并创办专注于社会效益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对非洲国家来说,投资于数据和人工智能研究也是消除偏见、减少技术发展和部署中的不平等的关键事项。为了最大限度发挥人工智能和其他新技术的积极效应,非洲国家需要加大对教育和创新的投资力度,缩小技能差距。将新技术融入面向未来的课程可以为不断增长的非洲青年人口提供学习和实践机会。
  非洲企业家和民众的创新热情正促进非洲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及新兴技术发展方面取得更多进展,彰显了非洲国家提升经济实力的新路径。非洲国家的政策制定者、相关从业者和技术专家应共同努力,加快推进研究进程,进一步激发人工智能在创新方面的潜力。同时,也要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监管框架,实现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
  (赵琪/编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陈禹同(报纸)闫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