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迫切需要解决好发展和安全的对应关系。维护公共安全,铸就社会安全盾牌,危难之处显身手的重要保障力量就是人民警察。2022年1月10日,我们迎来了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
中国人民警察节海报 图源:视觉中国
在起源意义上,尽管警察与国家制度一样古老,但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警察作为职业身份是与国家、社会、人民同源的,在影像塑造中强化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职业形象,有助于凸显公正、正义、秩序的象征意义,也成为21世纪以来推进社会建设的主旋律视角。
200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合作拍摄的《枪手》,是国内首部以“枪”为主题的小成本动作片。影片描写了郝冰和肖聪参军入伍,加入了武警部队“神枪手五连”。迷恋枪械的郝冰一心想成为神枪手,而肖聪却想报考军校成为指挥官。烈日风霜,郝冰在军事科目训练中渐渐达到枪人合一的境界,最终成为出色的神枪手。在一次解救人质的紧急任务中,郝冰和肖聪潜海接近目标,配合默契,郝冰于千钧一发之际机智果敢地击毙歹徒,成功解救了人质。
该片通过塑造武警士兵典型,将传统与现实、平凡与理想、军训与反恐,娱乐与崇高结合起来,既有思想价值又有观赏价值。中心人物脱去了当前电影创作浮华的风气,并且较传统的基层连队的士兵形象有所发展。影片吸收了一些偶像塑造的方法,把年轻武警战士明星化,变成受尊敬受崇拜的对象,加上大量新的科技手段效果烘托人物角色,对年轻观众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这表明,反映主旋律的影片开始尝试向成长主题与类型片靠拢,还有新的生长空间。
广西北海,武警官兵在进行班(组)战术训练 图源:视觉中国
主旋律不是题材,而是作品必然包含的思想和精神。打造中国警察故事题材要深入开掘主题思想,离不开人民警察是和平年代最具危险性的神圣职业,也是新时期最具奉献精神的英雄群体这一基本特征。使命如山,号角催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警察牢记宗旨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甘于牺牲奉献,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保卫人民美好生活的重大职责,在维护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正是武警战士用辛勤的汗水乃至宝贵的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淬炼了忠诚信念、担当精神、英雄气概,才换来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宁和幸福。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2005年,《枪手》荣获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夏衍文学剧本奖提名(编剧:司马未韬)、优秀故事片奖提名(八一电影制片厂)。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网)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