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自立自强与开放共赢的“双轮”驱动,极大提升重要产业链供应链技术的创新性和抗压的韧性,从而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这是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科学内涵与战略意义
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建设平安中国的重要内容,是内涵丰富、层次分明、动态发展的复杂系统。其科学内涵至少包含以下三个层面:一是战略必需性,特指那些关乎国计民生、国家经济命脉、国家安全、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领域。例如,粮食、能源、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初级产品的供应链,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脑机接口、太空、深海、极地等代表未来竞争的新兴产业链,以及航空航天、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体现国家制造能力的重要产业链。二是安全目标的“韧性”与“可控性”。“韧性”指的是面对内外冲击时,产业链供应链所具备的“抗冲击、快恢复、能迭代”的能力;“可控性”则是战略资源上自主调配、核心技术上并跑领跑、关键环节上自主可控等。三是引领带动性。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意味着以此为支点,撬动全局性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是“国之大者”,事关人民幸福以及国家的基本生存、持续发展和战略威慑能力,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引发系统性经济风险乃至国家安全危机。如能源、粮食、矿产资源等基础性产业的供应链安全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一旦受制于人,国家的发展主动权就会丧失;而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今天,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已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一旦关键领域出现严重依赖甚至被“断链”,不仅经济发展会遭受重创,国家安全也会面临直接威胁。因此,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不仅是国家经济稳定和安全的基石,而且是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的战略保障,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
“双轮”驱动共筑重要产业链
供应链安全的内在逻辑
在大国博弈加剧、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的背景下,自立自强与开放共赢“双轮”驱动共筑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立自强筑牢安全根基,破解“卡脖子”困境,实现关键节点可控。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聚集重点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的突破,从而消除对外依赖风险,降低技术断供威胁,构建技术护城河,在自立自强中锻造自主可控能力。
其次,开放共赢增强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通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内拓展全球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深度、广度与宽度,实现产业资源多元化获取,降低绝对依赖和非对称依赖,扩大对称性依赖,一旦市场需求急剧变化,其他市场的稳定性能够起到重要的缓冲作用,从而防范产业链供应链因竞争对手的经济胁迫而面临中断、“卡脖子”的风险。
最后,以创新促开放,以开放固安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高水平开放相辅相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水平开放的底气所在,高水平开放则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加速器,“双轮”驱动共筑安全的本质是“科技—开放—安全”三位一体重构: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矛”突破“脱钩断链”;以高水平开放为“盾”,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最终在创新和开放中动态提升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
提升重要产业链供应链
安全水平的新挑战
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提升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既具备诸多有利因素,也面临着外部地缘博弈、技术封锁和内部产业协同不足等多重挑战。
一是地缘政治引致“脱钩断链”风险剧增。受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国际经贸秩序遇到严峻挑战,全球重要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区域化”“伙伴化” 趋势更加明显,国际物流和结算通道中断风险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性明显加剧。
二是关键领域技术“卡脖子”问题凸显。高端芯片、光刻机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依然严重依赖进口,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可能成为出口管制新重点,且技术封锁正从终端产品向核心设备、上游材料延伸,其特种装备往往依赖少数几个国家的供应商,导致产业链关键环节易出现断链风险,严重制约供应链自主可控。
三是竞争“内卷”弱化协同抗压。当前,我国既遭遇发达国家在高端产业的围堵打压,又面临一些新兴经济体凭借低成本优势争夺中低端产业订单的外部双重压力。与此同时,由于区域间产业同质化竞争明显,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不足,内部协同失衡的突出问题明显降低了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
“双轮”驱动共筑重要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推进路径
“双轮”驱动共筑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推进路径在于构建“战略引领—提升能力—开放共赢”三位一体的统筹框架。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聚焦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建立“科技—开放—安全”三位一体的战略决策机制,在精准识别对国家经济、安全、民生保障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基础上制定总体战略。
二要提升核心领域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筑牢自立自强根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开放式创新,瞄准核心层的“卡脖子”问题,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力量,加强原始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点突破,为筑牢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三要增强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构建开放共赢新局面。打造“数字孪生”产业链,推进“智慧供应链”开放新格局:从吸引制造产能转向吸引研发中心、区域总部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价值层级;构建多元化市场体系,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拓展东盟、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建立全球多源采购体系,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在更广阔的国际空间配置资源;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规则重构。
(作者系广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国家安全与发展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