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走在前、作示范、挑大梁的社科工作新篇章

2025-11-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期间,对抓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殷切期望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和发达地区,在编制“十五五”规划时要有高站位、大格局,体现“走在前、作示范、挑大梁”的责任担当。这一重要指示高瞻远瞩、意蕴深远,深刻揭示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内在统一。置身大场景、立足新起点,社科工作者要找准自身新定位,自觉以更宽广的视野、更系统的思维、更扎实的作为,在服务国家大局和广东实践中展现新担当,在推进理论创新和知识生产中实现新突破,不断为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新贡献。
  “走在前、作示范、挑大梁”标定社科工作新高度
  对标“走在前、作示范、挑大梁”新要求,作为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的社科工作者,理应以“破风手”的锐气领跑先行,以“拓荒者”的勇气开路架桥,以“行动派”的作风起而行,让“走在前”态势可感、“作示范”成效可知、“挑大梁”作为可见。
  “走在前”要求社科工作勇立时代潮头。要洞悉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趋势,在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上把握先机,在思想观念、研究方法、理论建构、成果转化等方面跑出加速度。尤其要在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总结提炼广东实践经验、探索现代化建设规律等方面先行一步,产出更多原创性、标志性成果。
  “作示范”要求社科工作树立标杆意识。要立足广东、放眼全国、胸怀世界做顶天立地的学问,不断总结提炼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创新案例、制度成果和理论模型,在研究选题的精准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过程的规范性、成果应用的实效性等方面形成一些创新范式,力争为全国同行提供更多可资借鉴、易于复制的成功经验,让各省区市社科工作“看广东”成为新常态。
  “挑大梁”要求社科工作管用顶用好用。要心怀“国之大者”,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新课题,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协同攻关,做优做强战略性、前瞻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不断提出专业化、建设性、真管用的对策建议,努力以高水平的社科供给助推广东不断取得现代化建设新成效。
  构建社科工作“走在前、作示范、挑大梁”支撑体系
  将“走在前、作示范、挑大梁”落到实处,需要加快完善并不断优化与之相匹配的综合支撑体系,更好激发全战线创新创造活力,着力形成有利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以科学理论引领社科工作增创新优势。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一切社科工作,自觉把这一重要思想转化为知识话语、研究范式、学术理论,并贯穿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全过程各方面,确保社科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行稳致远。
  以平台阵地托举社科工作增创新优势。以做优做强社科重点实验室为牵引,辐射各具特色、不同层级的重点科研平台实现整体联动,打造更为紧密的学术共同体。做优做强学术期(集)刊矩阵,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扩大优质社科成果影响力。以建设社科规划项目、社科优秀成果数据库为先导,尝试构建社科大模型语料库,合作开发专用适配大模型,牵引社科工作全面拥抱数智时代。
  以人才集聚支撑社科工作增创新优势。坚定不移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整体发展战略,把领军人才与主力军、生力军建设贯通起来,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人才体系。主动为学术“青椒”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发挥好青年学术工作坊的撬动作用,鼓励自由探索、激发学术灵感、孵化创新思想,让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茁壮成长、脱颖而出,早日成为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才。
  以创新生态赋能社科工作增创新优势。协同“五路大军”推进“体系性变革、集成式重塑”,优化政策供给、打通堵点卡点、拓展发展空间,多措并举实现向上突围。营造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学术氛围,构建富有活力、包容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让创新创造活力在全战线竞相迸发。
  推动社科工作“走在前、作示范、挑大梁”的着力重点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社科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站位。社科工作要“走在前、作示范、挑大梁”,关键在于把学术报国的恢宏志向付诸实际行动,及时有效回答和解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高站位助力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两个结合”的核心要义和内在机理,始终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多搞“集成”和“总装”,多搞“自主创新”和“综合创新”,着力在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中别开生面。发挥社科重点实验室的探路先锋作用,实质性推进多学科、跨学科交叉融合,不断以范式创新助力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实现新突破。协同打造学术期(集)刊矩阵,齐心构筑“学术策源地”,让成果产出与宣介推广相得益彰,实现互促双强。
  高水平做好决策咨询服务。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凝练研究方向、明晰攻关重点,把可吸纳、好转化、能落地作为衡量咨政建言的基本标尺。以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为重点打造新型智库矩阵,贯通社科规划、社科评奖、决策咨询生产链条,健全完善“政策需求—学术研究—成果转化—效果评估”闭环机制,以有组织科研做优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让学术赋能高质量发展更加可感可知可行。
  高标准助推文化强国建设。涵养以传世之心成就扛鼎之作的高度自觉,推进文化研究由单兵突进的项目为主向综合集成的文化工程转变,让“大部头”和传世之作具象化呈现。聚焦乡村文化振兴与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总结提炼鲜活经验,持续为塑造文化新优势提供坚实理论学术支撑。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轴,创新社科普及样态,多措并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助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群众文明素养。
  高效能开展对外学术传播。激扬学术雄心,解构西方中心主义话语桎梏,主动对接全球知识体系对话需求,策划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学术会议,主动设置全球性、区域性议题,吸引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稳步掌握学术交流主动权。鼓励有实力的核心期刊建设外文学术网站,扶持优秀社科研究成果以外文形式在国际知名期刊、出版社发表和出版,支持更多学者与国外同行进行平等有尊严的对话交流,着力以学术特有的方式助力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
  (作者系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
【编辑:刘娟(报纸)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