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作者”现象提升科研透明度

2025-08-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综合外媒报道 近日,“大学世界新闻网”刊发消息称,纵观当今学术界,重大科学突破很少由一人单独完成。很多科研成果都是由实验室、大学和研究中心内多个团队共同完成,有时甚至需要全球范围内不同团队跨学科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在一些领域发表的论文中会出现超过30位作者的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代科学研究的复杂性。

  文中提到,如今科研项目复杂程度超出想象,有的团队成员需要专注于项目概念化,有些成员则需要确保项目流程的合理性,还有成员负责数据整理和构建模型,甚至还有专门人员负责将研究结果转化为论文。因此,学术界已经出现“超作者”(hyperauthorship)现象。“超作者”一词是美国图书情报学家和科学计量学家布莱斯·克罗宁(Blaise Cronin)于2001年创造的,用来描述单篇学术论文作者数量达到或超过100人的现象。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实验团队找到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证据,该研究的贡献者超过1000名。

  过去的研究项目中,尽管有很多研究者对研究有贡献,但他们的名字并不会出现在论文作者的列表中,他们的努力常常被外界所忽视。此外,不同学科论文发表时的作者姓名排序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外人无法了解每个成员的角色或贡献程度。这种情况对于处在职业生涯初期的研究人员较为不利。随着科学研究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团队成员在项目中的贡献已经能够逐渐被明确标识,科学研究的透明度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IOP Publishing)期刊战略和绩效部门负责人丹尼尔·凯尔斯(Daniel Keirs)建议使用贡献者角色分类法——CRediT来明确团队中不同成员的贡献程度。该分类法定义了科研项目中团队成员存在的14种不同角色,每位成员的角色和独特贡献都能被识别。目前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旗下的所有期刊均采用CRediT分类法,作者可以以一种结构化、可检索和透明的方式声明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贡献,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更高程度的认可和更清晰地展示自己专业影响力的途径。对于科研机构和资助者来说,这种分类法提供了更全面、更细致的研究贡献图景。

  (赵倩/编译)

【编辑:赵琪(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