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之问:AI统治人,或人治理AI?

2025-07-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随着智能革命向纵深发展,人类社会命运终将如何?李飞飞认为,AI技术是文明级别的颠覆性技术。库兹韦尔认为,AI是智人之外新的智能物种,智能进化由此进入新阶段。
  正如20世纪20年代,人类文明处于转折的十字路口。日后回望,必然发现今日之至关重要。一些人忧心忡忡,担心AI带来的生存性风险可能失控,人类终将跌下“AI文明危崖”;另一些人则欢欣鼓舞,自称“机器人带路党”“人奸”“降临派”,希望从碳基文明跑步进入硅基文明。有人甚至称AI为“人类最后一件发明”,因为自此人不用再搞发明,或者数字生命崛起后不会再有人类。相比于极端情绪,越来越多的人因AI焦虑乃至恐惧,焦虑AI会让自己失业,恐惧AI统治人类。如何看待此类情绪,如何治理AI呢?
  “AI觉醒”恐惧
  AI大模型兴起,智能社会步入AI辅助生存社会。在其中,生活、学习和工作均在AI的帮助下完成。不需要一个世纪,机器人便有能力取代绝大多数人类劳动,AI辅助生存社会将演化为AI替代劳动社会。有些人设想,“AI社会主义”“AI共产主义”将全面实现。
  AI与人的劳动竞争日益加剧。去年,“萝卜快跑”引发全网对于无人驾驶取代出租车的焦虑,一时间沸沸扬扬,有人要求停运AI网约车。结果一两个月后,人类司机并未大面积失业,“萝卜快跑”也没有停运。
  AI的冲击被夸大了,导致AI恐惧,即普遍存在的一种对AI的忧惧情绪、拒绝态度与攻击行为,属于技术恐惧的一种。
  技术恐惧由来已久。蒸汽火车刚出现时,英国农民认为它让庄稼减产,让奶牛不再产奶。可以说,技术发展史伴随着技术恐惧史。
  AI恐惧的特殊性在于背后的AI拟人论思维,即人类容易把AI当作人来看待。我和老母亲聊天,说我们这一代人今后得靠机器人养老。她立刻说:我不要机器人照顾,它会打我!如果造得和你一模一样,会好一点。显然,她把机器人当人了。
  将“Robot”这个词翻译为“机器人”,偏离了原初“机器劳动工具”的意思。“AI奇点正降临”“AI已有意识”“AI可能统治人类”等,我统称为“AI觉醒”话题,均由AI拟人论支撑。
  智能治理的狂热
  一些人认为,AI的最大突破不在自然领域,而在社会领域。为什么?AI4SS发现社会运行的科学规律,把社会科学变成真正的科学。加上海量的社会数据,AI可以算出最为高效的社会运行规则。由此,社会完全科学地运转。
  大家想一想,这是不是AI在运转社会呢?一些科幻片设想过类似场景:每天早上,每个人收到超级AI的工作指令;大家严格执行指令,不问为什么;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不用操心,超级AI全部安排。有一天,主角突然发现AI在“下一盘大棋”,想摆脱控制,反过来统治人类。
  “终极之问”来了:究竟AI统治人类,还是智人治理AI呢?
  社会模拟器用很多AI agent模拟人类社群运行。有人也称之为HAI(human AI),做过千人生成代理模拟。
  我认为,类似的AI4SS思路存在根本性缺陷:第一,AI agent不可能百分百模拟人类行为,因为人的行为不可能用数学函数完全表示。这是行为主义的经典迷思。第二,人类互动在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约束下进行,HAI无法完全对约束条件进行数学表达,只能在理想环境中进行实验。第三,HAI无法处理实然与应然关系。社会科学希望用应然理想改造社会现实,而不止于追求效率。即使是效率,也非常复杂。怠工有时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俗称“拖字诀”。因此,AI4SS可以作为辅助研究之用,切不可盲目崇拜。
  实际上,用现代科技运行社会的技治思路源远流长。威廉·配第写过《政治算术》,梦想数学治国。20世纪的此类失败尝试,最著名的当属统一科学运动。
  “宣传术”危崖
  极端情绪为何不少?这与AI宣传术有关。
  这一波AI热潮主要由AI公司和大众传媒引爆。它们在AI传播过程中,为获得社会关注采取夸张推广策略,通过炒作吸引更多资金。
  AI宣传术主要包括三种策略:其一,科幻叙事,即科幻色彩浓厚,注重用科幻来宣传;其二,偶像叙事,即奥特曼等企业主亲自代言,扮演“真人超级科技英雄”;其三,觉醒叙事,即炒作“AI觉醒”类话题,刺激社会情绪。
  自AI概念出现,不断有人炒作AI觉醒。1997年,深蓝击败国际象棋大师,有人说它有意识了,甚至编造它输给人类后恼羞成怒放电杀死对手的假新闻。2016年, AlphaGo大败围棋世界冠军,有人认为它有意识了。之后,ChatGPT也被某些工程师认为有了意识。最新的炒作是某公司放出消息:ChatGPT的某个版本篡改代码,不执行关闭指令。
  AI恐惧最为深沉的是AI文明危崖问题。何为文明危崖?21世纪以降,很多思想家怀疑新科技可能失控,担忧文明存在全局性崩溃,甚至灭绝的生存性风险,使得人类社会如跌下悬崖一般,突然陷入黑暗甚至永夜之中。这就是“文明危崖问题”。
  AI尤其是超级AI会不会导致AI文明危崖?虽然在流行文化中,AI文明危崖问题非常吸引眼球,但严肃的思想家不太关注。他们认为,AI文明危崖远比不上气候变化、核大战和新发未知病毒等威胁。
  总之,AI宣传术虽然很好地推动了AI发展,但也引发了不切实际的极端情绪。过度宣传AGI、超级AI,导致AI恐惧盛行,可能引来强力干预,对AI发展不利。
  “人的机器化”
  我并不担心AI觉醒。未来智能社会最大的问题,不是机器人变成人,而是人会变成机器。
  智能革命的改造力量,从自然和社会深入人本身。智人的肉身和心灵正在发生剧烈改变,“新人类”将很快登场。
  对肉身的改造在量化自我浪潮中初露端倪,通往赛博格或心智上传的方向。比如,心脏好不好,不看感觉舒服不舒服,而是看智能手环的数据。对心灵的改造体现为“脑腐”(brain rot)、“AI傀儡”“认知外包”等,通往灵魂坠落的危途。比如,搜索引擎会使记忆力退化,被智能手机包围的大学生越来越沉默。
  越来越多的人支持运用新科技对智人进行改造,即我所谓的“身心设计”。理由有三:第一,与AI进行劳动竞争,为了不成为“无用之人”,不得不进行身心设计;第二,AI不断“进化”,加剧智人退化,需要用身心设计遏止;第三,与硅基生命竞争,碳基生命处于劣势,需要身心设计扭转。
  身心设计论者主张的是人的机器化之路,深层是主体观念的巨变,我称之为“科学人崛起”。什么是人呢?人们不再信服哲学、文学、宗教等解释,转而相信科学研究成果,由此人类行为与情感被还原为物理、化学和生物参数。比如,爱情不是《少年维特之烦恼》,而是多巴胺、内啡肽等物质的分泌。
  “科学人”的要害在于:人只是一种智能机器,可以也应该被测量、控制和改造,可治理、待治理、必须治理应被视为人的根本规定性。
  人的改造常常表现为自我改造,如自愿控制体重、身材等。精致的行为主义、自然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基因决定论日益盛行,对人的行为、思想、文化和命运予以自然主义解释。科学人坚信环境变量与人类行为之间存在函数关系,而灵魂、意志等概念是多余的形而上学“阑尾”。
  敏捷长期治理
  有人相信,机器人纯洁而无辜,人心却蒙尘。科幻剧《人类灭亡报告书》中有个情节:寺庙中的机器人得道涅槃,和尚们向它请教解脱。
  “终极之问”可以换个火爆的说法:若AI将统治世界,是做绊脚石还是带路党?有人讨论机器人权利。他们相信,人和机器人均为agent,机器人也有权利。这是将人拉平至机器的高度。再说一遍:21世纪最大的问题不是AI越来越像人,而是人越来越像机器。我始终牢记身为人族一员,为人族命运考虑,不做AI带路党。
  AI当然可能失控。人机共生不等于人机共赢。共生结果无法预见,此即“AI的新无知之幕”。发展AI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对AI进行全面而长期的选择、引导和控制。如果公认某一发展方向非常危险,就应该叫停和转向,此即“AI发展的有限主义进路”基本思想。
  大家都觉得超级AI极其危险,为什么还要发展它?如果AI黑箱打不开,为什么还要将规则制订权交给它?这并非以人文为名阻碍新科技发展,而是以新科技健康发展为目标的保驾护航之举。新科技的短期冲击会被人夸大,长期影响却被忽视。治理AI不宜过急过严,应该坚持长期主义,结合敏捷治理措施,平衡二者以形成敏捷长期治理战略。
  AI恐惧引来强力干预,企业感到太过严格。AI宣传术有没有责任?肯定有。学界应当深入研究AI的社会冲击,既不夸大,亦不隐瞒。社会要加强AI科学传播。如此,公众不会被AI恐惧吓住。AI治理不能仅仅盯着AI企业,更应形成整体治理战略,全面推进、综合治理,多元共治、协同应对,从伦理治理呼吁走向有力行动。
  总之,AI发展,人人有关。人人关注AI、参与AI向善,智能社会一定能拥有更为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
【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