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学者不仅期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发表,更希望能在具有影响力的期刊上亮相。他们对高影响因子期刊的执着追求源自于对晋升和获得终身职位的考量,但这或许忽略了小型期刊在推动科学进步方面的关键作用。
近日,英国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官网刊发文章称,相较于那些更具知名度和广泛影响力的学术期刊,规模更小、更聚焦具体领域的学术期刊对政策的影响实则更为显著。10月17日发表于《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期刊上的一篇题为《低影响因子期刊在保护实施中的作用》(Role of Lowimpact-factor Journals in Conservation Implementation)的新文章,颠覆了人们对期刊读者群和影响因子重要性的一些固有假设。
文章中提到,研究人员对比了知名度不同的学术期刊以及它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影响,证实了小型专业科学出版物的重大价值。研究发现,在为濒危物种制定法律保护措施时,针对特定地区或特定生物类别的期刊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那些更著名、影响力更大的期刊相比,专注于蕨类植物、蛤蜊或珊瑚礁的期刊中的文章,获得政府引用比例更高。
该研究从濒危物种保护的角度出发提出濒危物种可能会阻止大型项目建设、工业停产,甚至会引发重大政治问题。因此,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会要求在将某个物种列入保护名单之前,必须有“现有的最佳科学依据”。对此,研究人员产生了疑问,立法的“科学依据”从何而来,与学术界所重视的标准一致吗?
“影响因子”指一篇文章在发表后的头两年内被其他研究引用的频次,最初是图书馆员了解期刊阅读量的工具,后来成为研究影响力的主要衡量工具。该研究采用了一个不同的指标来重新定义研究的影响力,研究人员决定关注在政府决定将某一物种列入保护名单时,哪些期刊能够提供支持,在这一过程中的被引用频率如何。
该研究重点关注了美国《濒危物种法案》,研究小组梳理了2012年至2016年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数据。在此期间,有260个物种列入名录,有13000条支持性参考信息,其中4000多条参考文献来自学术期刊。研究小组通过计算每种期刊在政府列表中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估期刊对保护政策的重要性。他们发现,在《濒危物种法案》引用的学术文章里,来自低影响因子或无影响因子期刊的文章数量较多。例如,《美国蕨类杂志》和《鱼类学和爬虫学》等期刊上的研究文章比《自然》或《科学》上的文章更常被引用。
研究人员认为,知名度高的刊物刊发了更多具有前沿性的理论文章,而小型学术期刊则能刊发一些更加细致入微的研究内容。在原始森林中采集蕨类样本的自然学家,在实地观察到微妙的物种和栖息地变化后,更愿意将其研究成果发表在更加专业的期刊中。
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海洋保护生物学特聘教授布莱恩·R.西利曼(Brian R. Silliman)表示,与营利性期刊相比,小型学术期刊往往资金紧张。但这些小型学术期刊同样重要,它们对于从国家层面制定的保护措施而言有着较大影响力。西利曼呼吁学术部门尽快完善研究影响力的标准改革,即不仅要看影响因子,还要看论文的实际应用情况。在《自然》和《科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固然重要、新颖,也呈现出了跨学科的特点,但小型学术期刊所刊发的科学成果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这种贡献应该得到学术界的赞誉和承认。
(练志闲/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