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国际关系专业学生判断力

2023-12-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近年来,对于国际关系分析出现了只讲立场而不讲事实的现象。其典型的表达,即“咱们先不说事实,先说立场是什么”。这种观念对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很多学生误以为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也能选择正确的立场。从科学教育的实事求是原则出发,笔者所在的清华大学国际关系教学团队,将2022年秋季学期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转向了判断事实的能力,即辨别信息内容真伪的能力。这样做的原因是,以虚假信息为基础做出的独立分析是无法符合客观世界的。
  在数字媒体时代,人们接受到的不少信息是虚假信息。好谀而恶直是人之天性,即喜欢听表扬、不喜欢听批评,不仅儿童如此,成年人亦如此。于是人们会无意识地排斥自己不喜欢听到的信息,而相信与自己认知相同的信息。国际关系的外交决策理论将这种现象称为“认知扭曲”。当一个人无法辨别信息真伪且长期沉浸在虚假信息之中,就会形成信息茧房效应,从而无法对国际关系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要帮助学生提高独立分析能力,第一步需要帮助他们提高判断信息真假的能力。
  提高判断信息真假的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独立分析能力,而且有助于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术成长,而且还关系到学生的品行修养。在互联网充满虚假信息的时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着更为迫切的需要。
  针对提高学生判断信息真假能力的目标,笔者所在的团队采取了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建议学生阅读实名专业期刊文章和学术著作,尽量少看没有出处的匿名或笔名的评论性短文。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为了防止专业人士造假,实名发表文章和著作已成为一个行业规范。而且为了保证所发表的文章和著作中信息来源的真实性,作者需要以注释方式为每条信息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而采取匿名和笔名的评论性文章,作者不会因错误表述和散播虚假信息而受到名誉伤害,因此这种文章和著作的信息严重缺乏可靠性。学生如果阅读了此类文章,就会被虚假信息误导,从而影响判断信息真假的能力。针对此类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写读书报告的形式,详细推理文章中的论述,找寻观点中没有出处佐证或者论据不充分的地方,包括数据在内的虚假信息问题。通过这个方法,学生可以提高对信息真假的辨识能力。同样,我们也要求学生写作时擅于作注释,尽可能对引用的每句话都找到信息来源的出处,从而注重信息来源的权威性,避免主观想象。
  此外,我们还建议学生使用客观准确的词汇来描述国际关系事件。例如,事件行为体的名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理范围、激烈程度等。提醒学生慎重使用媒体的词汇。以事件的时间为例,“不久的将来”所表达的时间长度无法确定是几个月还是几年。“最终”所表达的事件终点无法确定是百年还是千年之后。“自古以来”所表达的事件起点无法确定是几百年还是几千年之前。          
  第二,比较历史事实与流行观念的差别,不要把流行观念视为正确观念。由于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因此人们会下意识地用“相信某件事的人数多少”来判断自己知识范围之外的信息是真还是假。三人成虎这个成语表达的是虚假信息说的人多了就会被当作真实信息所相信。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此类现象是,以“人家都这么说”为依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判断是正确的。
  由于社会上流行多边主义有利于国际合作的观点,笔者所在的团队用比较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为案例进行了教学讨论。我们以美国拜登政府的多边主义和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的对华政策为案例,看哪种外交战略对中美关系的负面影响更大。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拜登的多边主义政策导致中美关系恶化的程度比特朗普的单边主义更加严重,于是他们就理解了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在促进国际合作或冲突上是有条件的,没有必然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
  在分析国际关系时,经常有人以“流量博主”观点为依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然而,一个人的知名度与其观点或提供的信息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并无相关性。由于“流量博主”的观点具有较大渲染力,学生如不细致判断,就会被“洗脑”。
  美国已故知名学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在中国非常流行。于是,我们建议学生用文明冲突论对比冷战后发生的多场重大战争。通过将理论与客观历史事实相比较,学生发现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信仰基督教的北约国家支持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族;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海湾国家支持信仰基督教的美国;在2011年的叙利亚战争中,战争双方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和逊尼派。通过理论与历史事实比较,学生们意识到,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其文明内部冲突并不亚于文明间的冲突。
  第三,了解鲜活的历史事实,谨防被书写的历史误导。多数人都是通过阅读来了解其生前历史的,对国际关系史的了解也主要是通过阅读书籍和文章。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作者们在撰写历史文章或著作时很有可能失真,甚至作出错误的描述和判断。因此,我们也建议学生多关注鲜活的历史信息,向时代的亲历者了解信息,通过多方获取历史信息,提高反向验证阅读到的信息的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建议学生多向身边的人介绍中国对外关系的具体情况。例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苏联在什么时候被称为“老大哥”?同样历史时期内,美国何时被称为“美帝”?“美帝”这个称谓又是何时转变为“美国”的?总之,去伪存真、提高学生判断力是国际关系专业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系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关键词:国际关系学;教学目标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汪书丞(报纸)王晏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