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未来之路更为清晰可见

2025-03-31 作者:白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引发海内外关注。一路风雨一路歌。40余年来,民营经济伴随改革开放的大潮沉淀、蜕变、壮大,在筚路蓝缕中开出了一条新路,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见证者、贡献者。近年来,一些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国门,为中国赢得海外声誉。时光荏苒,期许依旧。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外部压力,中国民营经济以强劲的生命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如今,这场民营企业座谈会集思广益、建言献策,让世界倾听并知晓中国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声音:“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为全面解读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的意义及其释放的信号,本报记者采访了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院院长凯瑞·布朗(Kerry Brown)、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系教授马尔科斯·科尔德伊罗·皮雷斯(Marcos Cordeiro Pires)。

  进一步指明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报》:2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你们认为此次座谈会向世界释放了哪些信号?对于座谈会传递出的中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信息,二位有何评论?

  布朗:此次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标志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值得外界注意的是,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

  中国政府重申民营经济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经济体系及其与外部世界互动中的关键作用,这一点至关重要。一些国际组织发布的报告表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以及相当数量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具有创新性、竞争力和国际化视野,而这些正是在经历新冠疫情冲击后,中国进行国内经济改革,并参与全球产业变革所需要的。此次座谈会传达的这一信息,对于中国民营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大局而言,意义重大。

  在中国曾经召开的一些国家级重要会议中,多次阐明对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决定》中多次提及“民营企业”,以及“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民营企业座谈会,则标志着中国对于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的重视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对于民营经济未来之路与发展蓝图的规划更为清晰可见。

  皮雷斯: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为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中国也将继续专注于高水平对外开放,以确保其现代化进程与高质量发展。

  激发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对此二位有何评价?

  布朗: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难以企及的高速增长。近几年,在全球经济步履蹒跚的形势下,中国政府从容应对经济新形势,不仅使本国经济从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快速复苏,也极大地提振了全球经济复苏信心。根据一些经济学家预测和研判,中国经济仍具备可观的增长空间,而消费则成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换言之,扩大内需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大关键。

  而在中国扩大内需的过程中,民营经济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今天的消费环境下,消费者在总花费、价格等方面的选择变得更加谨慎和理性,消费者追求的是高性价比、质优的产品,这要求企业在产品、定价和营销策略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生活品质愈加突出的需求。近年来,许多中国民营企业被认为在激发消费活力、提振消费需求、扩大内需方面表现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跃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中,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也在不断扩大,这部分群体成为推动中国消费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未来,这部分群体的消费意愿与能力仍然有提高的空间,而中国民营企业生产的产品尤其是一些科技新潮产品,将成为进一步提振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的一大因素。鉴于此,可以预见的是,中国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将愈加突出。

  皮雷斯: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过4亿人的超大规模市场。而中国民营经济在激发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如果未来十年,中国的消费意愿能够持续释放,消费市场规模能够继续扩大,这不仅助力中国经济增长,也将大幅改善世界经济现状。

  在过去的10余年里,我们看到了一些中国民营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的快速发展,如华为、比亚迪、美的、阿里巴巴、腾讯等。中国优秀民营企业研发的5G技术、人工智能产品、生产的电动汽车等,也赢得了不少国际消费者的青睐。这从侧面反映出制造强国战略的成功实施,该战略鼓励具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的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布朗:当今中国的民营经济不仅对于中国发展十分重要,对于全球发展也意义非凡,尤其是在推进重大技术创新方面。让我们看看中国民营企业比亚迪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生产,其全球产量现已超过特斯拉。再看看让世界惊叹的DeepSeek,它是一款令人惊艳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其成本远低于美国同类产品,但效果却毫不逊色。如今,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卓越的创新者,而中国民营企业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共生共存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这一制度的保障下,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也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对此二位如何看待?

  布朗:在中国,国有企业被认为是民营企业的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然而,二者始终能够以一种良性的方式共生共存。二者虽性质不同,但也有一定的相通性,例如,均以推动GDP增长、助力国民经济发展为目标。值得赞赏的是,中国广大民营企业极具创新精神,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依旧能够保持灵活而优异的运营状态。

  一般认为,国有企业在获得高层政治支持、优厚的财政补贴方面享有优势,而这些通常被认为是非国有企业较难获得的。但在中国,情况则不同。多年来,中国政府给予了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充分的关怀和重视。

  皮雷斯:与西方经济体相比,中国国有企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更为显著。尤其是在能源、基础材料等特定行业,国有企业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中国政府能够意识到,在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中国一些优秀民营企业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此,支持民营企业获得融资、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为民营经济提供了有利发展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理解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

  皮雷斯:政府与市场作为“两只手”,各具特点、各有所长。通常而言,市场的力量,主要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机制功能发挥作用;政府的力量,则主要通过制定计划、产业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等发挥作用。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表现出色。通过对信贷、利率等关键变量进行调整,中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民营经济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事实证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对于缓解市场经济可能出现的周期性波动非常重要。尽管一些西方分析人士屡屡唱衰中国经济,并将其归咎于房地产行业与金融业的所谓“失衡”,但中国政府采取了十分谨慎的行动,以防止局部危机或暂时性波动出现的可能性。中国政府的行动迅速而有效,稳定和恢复了公众对该行业的信心。

  保持和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势头的信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深刻剖析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总体上是在改革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解的。”对此二位作何评论?

  布朗:事实上,习近平主席不止一次提及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2016年3月,习近平主席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联组会时强调,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大势,提振发展信心。在2018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他也曾谈及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皮雷斯: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有很多非凡的成功故事。中国与西方体制下的政治、法律和社会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民营经济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等价性。这也决定了在不同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中西民营企业有着诸多差异。如今,中国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生产的卓越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民营经济的自身特色与诸多优势,包括技能娴熟且雇佣成本相对较低的劳动力,以及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加大研发投入的宽松氛围。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民营经济也面临一定的发展困境。但此次座谈会传递出了保持和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势头的信心,总体基调乐观而积极。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程可心)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