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尔金娜将劫持性期刊定义为仿冒合格期刊的网站,通过复制原期刊的标题及国际标准刊号(ISSN)进行伪装,意图诱使潜在的作者投稿并支付发表费用。劫持性期刊存在的两种方式是当合法期刊停止出版或转移到其他网站域名时,劫持性期刊就会立即注册合法期刊的过期域名,或者创建合法期刊网站的克隆网站诱骗作者。劫持性期刊最早出现在2012年,从撤稿观察网站(Retraction Watch)公布的撤稿观察劫持性期刊清单数据显示,从2022年5月30日到2024年7月31日,共发现280多种劫持性期刊。
阿巴尔金娜随机抽样了936篇论文,这些论文发表于58种劫持性期刊上。她分析了劫持性期刊上论文的文本相似性,评估这些论文抄袭现象的普遍程度。同时,她还跟踪了论文的地域来源和合著情况。结果显示这些论文中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抄袭,有618篇论文(66%)存在抄袭行为,其中259篇论文(28%)的文本相似度达到或超过了25%。
阿巴尔金娜表示,与之前关于文本相似性的研究相比,劫持性期刊的论文抄袭比例最高。她引用一项早期的综述作为对比,该综述指出,在6459篇经过文本相似性检查和人工验证的研究中,仅有18%的文章存在抄袭情况。分析还表明,约1/4的论文为独著。与由三位或三位以上作者共同撰写的论文相比,由一位或两位作者共同撰写的论文剽窃率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在合作人数较多情况下,违反学术道德的风险较高,剽窃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更大。
研究还揭示了多种剽窃行为类型。除了直接的文字相似外,一些抄袭论文采取了转述策略,另一些则直接挪用其他作者的文字,仅替换了同义词以规避检测。此外,自我抄袭现象也颇为显著,即作者在自己的不同作品中重复使用相同内容。还有些论文包含捏造数据。研究发现,样本中的大多数论文(51%)属于社会科学,其次是物理科学(37%),健康科学和生命科学分别占8%和4%。论文的学科归属往往与劫持性期刊所设定的领域不符,因为这些期刊通常会将自己定位为跨学科期刊,以尽可能多地接收稿件。
阿巴尔金娜表示,劫持性期刊对科研诚信构成严重威胁,遗憾的是,阻止其欺诈行为极为艰难,因为这些期刊匿名注册,任何人都能轻易创建网站来克隆合法期刊。一旦劫持性期刊得以建立,便难以根除,因为这些期刊中的论文会被谷歌学术等网站收录,若其内容最终被像斯高帕斯(Scopus)这样的国际权威引文数据库采纳,论文最终就会被合法化。斯高帕斯已经收录了许多劫持性期刊的论文,谷歌学术也将这些论文编入索引,要撤销这些索引并非易事,她呼吁学术界开展更多研究,了解劫持性期刊及其对学术界的影响。它也给每一个关心科研诚信与伦理的人敲响了警钟,一些学者认为,研究人员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对劫持性期刊的了解和识别技巧,以维护学术诚信。
(练志闲/编译)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