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表示,当前研究团队的规模越来越大,从1970年平均每篇论文1.8位作者增加到2004年的3.6位,增长幅度已经达到1倍。《自然生物技术》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某一研究领域的团队规模平均每增加1人,该学科的青年博士担任终身教职的可能性会降低24%,获得终身教职的可能性会降低29%,其离开学术界的可能性会增加11%,离开的人员中女性青年研究人员和外国出生的青年研究人员数量最多。
美国堪萨斯大学科学、技术与经济政策中心主任唐娜·金瑟(Donna Ginther)教授是该研究的负责人,她表示,过去有很多学者研究了团队合作带来的好处,但这些研究忽视了团队合作的成本。其实,小型科研团队更具创新性,大型科研团队可能会给团队中底层的青年研究人员带来负面影响,如损害他们的创新性和职业发展前景等。
金瑟在这项新研究中测试了墨尔本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凯瑟琳·德·丰特奈(Catherine de Fontenay)和商学院副教授林光晖(Kwanghui Lim)共同开发的理论模型,即在科研团队规模不断扩大时,其团队成员早期职业生涯会受到影响。金瑟还结合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所做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调查数据和七大科学领域期刊论文作者的平均数量,她发现1973年至2013年间团队规模的扩大是新博士担任终身教职机会减少的关键原因(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未做2013年后博士学位获得者的调查数据)。尽管其他学者推测还有其他原因也助推了这一趋势,如1994年美国学术界的强制退休制度的结束,但金瑟认为,这一切都是由于科研团队规模扩大造成的,团队的动态发展会影响团队成员的职业轨迹。
金瑟认为,团队规模的扩大不仅对青年研究人员不利,而且对其科学能力的自我纠正也不利。目前的资助政策可以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杠杆。尽管有人认为扩大科学资助将缓解青年研究人员流失的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在1998年至2003年间将其资助资金增加1倍时,资金的涌入并没有增加实验室数量,而是扩大了实验室团队规模,而这一期间生命科学领域获得终身教职的博士比例下降幅度最大。
金瑟认为,相比于提升资助资金数额,对有计划创建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进行资金资助或许更为合适。这可以为青年研究人员提供启动资金以供他们进行更好的科学研究,这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更有利。
未来学术界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调查为什么青年学者特别是来自特定人群的学者会离开学术界。当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某一领域的团队规模,并没有探索其团队成员自身动态转换背后的机制。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追踪个别科学家的职业轨迹,并研究其中的原因。
(赵倩/编译)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