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3月25日下午,“岭南青年哲学沙龙”在中山大学举行,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方卫以“语境化的相称性”为题作学术报告,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黄敏对报告内容进行评议。
方卫首先对相称性概念进行了说明,并在亚布洛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语境化的相称性概念。语境化的相称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意味着对相称性的评估总是相对于因果推理的具体语境。只有语境确定,相称性才能随之确定。给定一个因果推理的语境T和一个要解释的结果E,T和E共同意味着在原因方面存在一个固定的状态空间X,这个状态空间可以用各种方式进行划分。由于对空间的每一种划分都会创建一个变量集。亚布洛的相称性就可以被看作是对变量集C施加了一些约束。也就是说,相称性意味着如何更好地划分这个固定的状态空间,以便使产生的原因在解释结果时恰到好处地与结果“匹配”。此外,依据语境化相称性概念,方卫对富兰克林-霍(Franklin-Hall 2016)的挑战作出回应。
黄敏对报告的内容给予肯定,同时也提出自己的困惑:1.语境究竟是我们的讨论的要求,还是被讨论的问题的要求?前者似乎意味着因果关系会随着语境发生变化。2.亚布洛作为一个实在论者,会如何看待在相称性概念中对语境的考虑?方卫认为这两个问题有相通性,语境是我们谈论的要求,但这依旧是实在论的。因为存在众多因果关系,语境的要求只在于从中选择一个更好的因果解释。
最后,在场师生学者就状态空间的内容、划分方式等议题进行了提问,使本次沙龙互动性更强、内容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