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启计划”纪实之四:编研一体 作嫁衣者亦出彩

2025-01-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编者按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人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始终把青年人才培养摆在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创新政策、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强化激励,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长成才的政策和措施。其中,“青启计划”是青年人才职业起步阶段的“播种机”和“助推器”,旨在帮助青年学者心无旁骛、潜心研究、精于专业、勇攀高峰,成长为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栋梁人才。2024年“青启计划”启动以来,照亮了193名青年“学术新星”。他们在学术青春中书写理论华章,在田野画卷中描摹社会风光,在人生征途中笃行报国志向,身体力行讲述着社科青年的故事,一笔一画勾勒着社科青年的真实模样。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群青年学者正怀揣梦想奋力前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着力打造的“青启计划”,犹如航行中的明灯,照亮着青年学者的漫漫科研路。2024年,全院193名青年学人获“青启计划”资助,他们继承前辈学者的学术传统,将个人研究旨趣与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术传承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着青春智慧与力量。近日,本报记者走访获得“青启计划”资助的青年学者,听他们讲述一年来的治学心得。 

  科研成果的呈现,离不开作者和编辑的共同努力。但编辑往往是在幕后默默付出的角色,他们的工作常被形象地比喻为“为他人作嫁衣”。“青启计划”让更多的编辑人员走到台前,在科研舞台上发光发热,在编研结合中演绎多彩的学术人生。 

  “就个人经历而言,在申请课题和项目方面,编审序列人员相对缺乏优势。‘青启计划’具有资助范围广、普惠性强的特点,将编辑岗位人员也纳入资助范围。这充分彰显了院党组对编辑人员的重视和培养。”在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经济》编辑部编辑马太超看来,“‘青启计划’为我们更好地推进‘编研结合’提供了广阔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经济》编辑部编辑 马太超

  信息情报研究院《要报》总编室编辑李展硕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要报》工作至今,经历了从学生到学者、从学问人到“社科人”“要报人”的身份转变。“‘青启计划’是我成为学问人的出发点、成为社科人的切入点、成为要报人的发力点,为我的成长搭建了平台、提供了第一把‘钥匙’,让我知道了为什么做学问、做什么样的学问、怎样做学问。”李展硕对“以编促研”“以研促编”深有感触。他的研究着眼于中国农业合作传统,尤其是我们党在革命时期的合作社传统。他认为,这个课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学术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通过近一年的研究工作,他对相关领域稿件拥有更敏锐的嗅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在撰写应用对策研究报告时更加得心应手,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也更加有基础、有底气。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要报》总编室编辑 李展硕

   考古研究所考古编辑室助理研究员余雯晶的工作,主要是结合文章中的文字记录和照片,对考古测绘图进行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以确保考古图样准确地表现遗迹遗物的形制、内部结构、尺寸、制作工艺等,使了解相关制图学原理的人都能从图中提取出遗迹遗物的真实三维信息。2024年,在“青启计划”资助下,她先后前往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宁夏、甘肃等地进行调研,观察大量战国墓、汉墓出土的彩绘陶器,向当地考古工作者详细咨询了相关信息,发现了以往未见的彩绘陶器器形、纹饰和装饰工艺。在调研期间,她与当地考古领队、专家、绘图技师进行了交流,对如何让考古绘图更好地服务于考古成果发布、阐释和交流有了深入思考。“‘青启计划’为我的学术成长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鼓励。”余雯晶向记者表示。而让她感受更深切的,是学术研究与编辑工作相互促进的关系:编辑工作会接触到各时段、各专业方向的文章,需要对学术发展和前沿课题有明晰的认知,具备全局性认识和更广的视角,学术研究能力和洞察力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基础;从编辑的视角选择课题、思考问题,则能提升学术研究的广度、深度和高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编辑室助理研究员 余雯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青启计划”助力下,长年在编辑部伏案工作的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副编审胡海忠和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副研究员王尧也真切触摸到了“诗和远方的田野”。胡海忠表示,“青启计划”不仅让他与学术共同体实现了联动交流,也使他的学术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他认为,学术交流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了解不同的观点和视角,避免让自身的研究限于一隅,因为“整全视角的获得需要对整全的历史、时代的完整把握”。下一步,他计划从时代问题、从文明史背景,切入中国哲学研究。一方面,认真学习西方哲学、中国历史,为理解中国哲学提供整全的参照系;另一方面,从文明史角度,深入把握中国哲学的整全性特征,从第一哲学、超越理论、整体性与个体性、有限性与无限性等维度刻画中国哲学的特质。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副编审 胡海忠

  王尧的学术目标,是对20世纪以来学界搜集整理的各类少数民族叙事文本进行解析,立足口头传统,尤其关注相同情节类型、结构模式的民间文学在多个民族中的不同文类表达,探索用“讲故事”的方式建构共同体的文化行为,呈现多民族民间叙事的形成机制和心理规律。王尧表示,那些传统的神话演述、节日、仪式等民俗活动,目前多处于濒危状态,搜集材料的机会稍纵即逝。紧要关头,是“青启计划”助了她一臂之力,让王尧能脚踏实地走向田野,实现自己的学术追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副研究员 王尧

   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人口科学》编辑部助理研究员许多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已有两年。两年来,编辑部编研一体的氛围和“青启计划”的支持,使他在学术道路上快速成长。2024年,他所在的科研团队以上海2017年实施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政策为切入点,评估了无烟立法对居民吸烟行为及宏观经济结果的影响。团队成员来自公共卫生和经济学等不同学科,多学科融合拓宽了研究视野。在考察吸烟行为变化这一公共卫生议题之外,他们还引入经济社会视角,将微观行为变化与宏观经济模型相结合,测算了在全国层面实施同类控烟政策的潜在经济影响。相较于对单一类型行为的考察,基于多学科视角的系统性经济影响分析更具有循证决策的参考价值。基于相关研究,许多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期刊《柳叶刀·公共卫生》上发表学术文章,世界卫生组织近日也对该研究的发现作了推介。随着权威论文见刊、学术专著付梓,许多科研成果和编辑工作均获得了较高认可。编辑工作的所见、所学、所悟,也正悄然转化为他研究工作的所思、所用、所成。许多说,未来,他将继续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奋力前行,以更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回应时代召唤。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人口科学》编辑部助理研究员 许多

  护佑青年志远飞,助力学林绘锦章。在“青启计划”护航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青年学者勇攀学术高峰。未来,“青启计划”也将激励他们不负时代、不负青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在学术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苏威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