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学习标兵笔谈】之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邀请院第二届“青年学习标兵”代表,结合自身理论和学术特长,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畅谈学习体会,激发广大社科青年的学习动力和行动自觉,以新气象新作为担当新的文化使命,为奋力开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境界作出更大贡献。
阿比古丽·尼亚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文学研究与文化遗产学。参与编写《中国民族地区社会经济调查报告·喀什卷》等书。在《贵州民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文化建设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10月7—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不仅与以往相比,这次会议的名称增加了“文化”二字,而且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17年1月,《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系统概括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并在此基础上强调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一高屋建瓴的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基础上获得的重大启示,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标志,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
“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第二个结合”科学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问题,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和实践途径。通过“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被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滋养,焕发出强大活力。我们需要夯实历史基础、筑牢文化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准确、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
夯实“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重要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谙熟中国传统文化,有极其深厚的“国学”底蕴。1940年,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发表了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长篇演讲,从正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评价和立场。1944年,毛泽东在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中表达了这样的立场,“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思想方法,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中国文化遗产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外国思想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筑牢“第二个结合”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形成和传承下来的具有连续和稳定形态的中华文化,是推动世界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定“第二个结合”的理想信念。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产生的思想前提。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正确思想的引领。历史以雄辩的事实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两个结合”的高度,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这一重要思想指导各项工作。
推荐阅读
【社科青年说·学习标兵笔谈①】马正立: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复兴时代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社科青年说·学习标兵笔谈②】王怀乐: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扎实推进新中国史研究
【社科青年说·学习标兵笔谈③】朱尖:从“大一统”文化传统看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
【社科青年说·学习标兵笔谈④】张策:汲取文化养分 讲好中国故事